练建安《药砚》入选北京北顿垡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20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北京北顿垡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全)

360截图20240828141008750.jpg360截图20240828141039415.jpg

360截图20240828141526931.jpg360截图20240828141606599.jpg360截图20240828142143208.jpg360截图20240828142109867.jpg2020-2021学年北京北顿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②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 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③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汽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 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④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 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⑤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 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⑥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 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孝敬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⑦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 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⑧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 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⑨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蒙蒙,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 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 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 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 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 烘托了华昌当时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 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

6. 小说的结尾非常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5.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 ①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同时 由于前文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②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 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 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 试题分析: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受到石钵头奚落,后来却毫不犹豫的给他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注意首先指出结尾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再分析骑在人物的塑造、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此题小说的结尾“手段端砚”出乎意料,却在清理之中,前面有很多伏笔,效果是“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段砚”,显示出其身怀绝技,但深藏不漏,丰富了其性格特征;从主旨的角度揭示“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广、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广、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参考答案:

1C2B3D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②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③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④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⑤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⑦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⑧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市井氛围,为捡烂纸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B. 小说注重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黑黑的手指、旮旯位置等细节刻画了一个邋遢、怪异的人物形象。

C. 小说结尾交代捡烂纸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D. 作者刻画捡烂纸老头,意在揭示主题:即使是看似微贱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5. 作者在第④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参考答案:

4. B   

5.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6.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然后与选项作比对,得出答案。B.项中“小说注重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黑黑的手指、旮旯位置等细节刻画了一个邋遢、怪异的人物形象。”中“怪异”表述错误,从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只是交代饭店的人对这位经理很客气,因为指着他用煤。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角度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回归原文,锁定答题区间,然后从内容和结构及效果的角度谈作用。本题中,“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作者在文中第四段以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从内容角度既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 从效果角度来说,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本题中,画线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是对人物的描写,“悻悻地回到座位上”“‘跟他们寻口汤去’”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了“老头”从愠怒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并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前后呼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睛】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然后从手法、内容、情感效果来解答。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家世业儒,同居二百口,无间言。恕安静端凝,羁卵如成人,从乡先生学,日记数千言。年十三,魁乡校。至元间,朝廷始分六部,选名士为吏属以恕贡礼曹,辞不行。仁宗践阼,即其家拜国子司业,使三召,不起。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即奉元置鲁斋书院,中书奏恕领教事,制可之。先后来学者殆千数。延祐设科,恕主乡试,人服其公。六年,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见东宫,赐酒慰问。明年春,英宗继统,以疾归。恕自京还,家居十三年,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恕性整洁,平居虽大暑,不去冠带。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时萧溪居南山下,亦以道高当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论称之回“萧同”。恕之学,由程、朱上溯孔、孟,务贯浃事理,以利于行。教人曲为开导,使得趣向之正。母张夫人卒,事异母如事所生。父丧,哀毁致目疾,时祀斋角详至。尝曰:“养生有不备,事犹可复,追远有不诚,是诬神也,可逭罪乎!”与人交,虽外无适莫,而中有绳尺,里人借骡而死,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至顺二年卒,年七十八。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恕弟子第五居仁,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尝遇有窃其桑者,辄避之,乡里高其行义,率多化服。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B.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C.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D.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时期,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期获得举人功名的士子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C. 缙绅,原先指旧时官宦插笏板于衣带的装束,后来是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

D. 程、朱,指“二程”和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常用“程朱”代指理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恕无意为官,屡召不就。同恕年少时就闻名乡里,朝廷选拔他到礼部任职,被他拒绝;后来,仁宗又多次征召他,他也没有赴任。

B. 同恕学识广博,授课育人。同恕与同乡一起学习时,每日能记诵很多内容;作为老师,他博学善教,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走上正途。

C. 同恕待亲恭顺,为人至孝。同恕侍奉继母十分孝顺;他父亲去世后,同恕悲伤过度导致眼疾,但他仍严肃认真地完成祭祀斋戒事宜。

D. 同恕品德高尚,受人爱戴。他主持延祐年间一次乡试,人人佩服他公正;辞官后,乡人尊称他为先生,并将他和名士萧溪相提并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居十三年,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

2)里人借骡而死,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

参考答案:

10. D    11. B    12. B   

13. (1)居家十三年,家中没有多少存粮,却收藏了几万卷书,他给居室匾额题名为“榘庵”。

2)同乡从他家借走的骡子死了,乡人按价偿还,同恕不接受,并说:“这是它的命数,何必要偿还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博通经史,作字必楷”,应理解为“他博通经史,写字一定用楷书”;“博通经史”是动宾结构,“作字必楷”是主谓结构,是另外提及的事情,中间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C项;“躬率子弟致力农亩”,应理解为“亲自率领学生致力于农亩”,“而学徒满门”是强调他的教育影响很大;另外“游其门者”,应理解为“在他门下学习的人”,中间不能隔开,所以可以排除B 和A项。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明清时期获得举人功名的士子参加乡试”错误,这里应该是“参加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举人”。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错在“同恕与同乡一起学习时”,原文是“从乡先生学”,应理解为“向同乡先生求学”。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无儋石之储”应理解为“没有多少存粮”,“聚”应理解为“收藏”,“扁所居”应理解为“给居室匾额题名”,“扁”,名词作动词;第二句中,“里人”应理解为“同乡”,“偿其直”应理解为“按价偿还”,“直”,价格,价值,“数”应理解为“命数”,“何以偿为”应理解为“何必要偿还呢”,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同恕字宽甫,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家中世代从事儒学,同住的有二百口人,他们之间从不背后说长道短。同恕安静稳重,束发就像成年人,向同乡先生求学,一日能记数千言。十三岁时,在乡校夺魁。至元年间,朝廷开始分为六个部,选举有名的读书人担任官吏,关陕因同恕为礼部贡士,推辞没有去任职。仁宗即位,立刻遣使去同恕家授国子司业,三次遣使征召,都不肯受任。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在奉元设置“鲁斋书院”,中书奏请皇上由同恕领导书院的教学,朝廷同意。先后来学习的有数千人。延祐设科举,同恕再次主考乡试,人们佩服他公正。六年,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东宫晋见,帝赐酒慰问。第二年春天,英宗即位,同恕因病辞职。同恕从京城回家,居家十三年,家中没有多少存粮,却收藏了几万卷书,他给居室匾额题名为“榘庵”。同恕爱整洁,日常生活中即使在大暑天气,也不除去冠带。缙绅看待他就像敬仰星星和麒麟凤凰一样,同乡的人称他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当时萧溪住于南山脚下,也以道德高尚闻名于世,进城时,一定要到恕家拜访,士人都称他们为“萧同”。同恕做学问,可由程、朱上溯到孔、孟,都力求贯通事理,以利于实行。教育人时委婉曲折进行开导,使之走向正确的道路。他的母亲张夫人去世后,侍奉继母如同生母一样。父去世后,他因悲痛致使眼得病,当时祭祀斋戒严肃详尽。他曾说:“供养有不到之处,还可以补救,追祭祖宗,如有不诚之处,是对神的亵渎,可以逃脱罪责么?”与人交往,即使不能相互适应、心意相通的表现,而心中却有准则。同乡从他家借走的骡子死了,乡人按价偿还,同恕不接受,并说:“这是它的命数,何必要偿还呢!”至顺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朝廷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号文贞。同恕的弟子第五居仁,二十岁跟从同恕学习,他博通经史,写字一定用楷书,亲自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在他门下学习的人,不只学问明达,而且注重提高品德修养。他宽宏大度有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他曾经遇到偷窃他的桑树的人,他就回避了,乡里的人认为他品行高尚,大都接受了他的教化。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因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 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 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 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 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 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3.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参考答案:

10. D    11. D    12. A   

13. (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如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以上错误。B项错在“反帝”中间没断开,C项错在“灵耀不拜”中间断开了;D项无误。标点如下: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两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句中“文中意为‘国君’”错,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以:认为;为:是;“不远数步”意思是“相距不过几步”;披:解开;“示之心”中“示”给……看;“之”代词,代指“他”,“心”此处指“胸膛”。第二句得分点:尝:曾经;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田……困窘;固:本来;逮:达到、及,“不逮”比不上、不及。“吾不逮远矣”翻译的时候语序要调整,可翻译为“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虬髯客传(节选)

(唐)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侯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时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入重门,门愈壮丽             延:继续前行

B. 必位极人臣               极:达到顶点

C.以佐真主,赞功业也       赞:辅佐

D.非英雄所冀             冀:希望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言毕,吁嘘而去          夜缒而出

B.吾欲于此世界求事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李郎以奇特之才          申之以孝悌之义

D.半乃虬髯所传耳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B.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C.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D.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夫妇如约来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赏曲,受到虬髯客夫妇热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资馈赠。

B.虬髯客十分赏识李靖的才能,认为他必能辅佐真命天子,大展鸿才,成就功业,夫妻二人将同享荣华富贵。

C.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扬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D.虬髯客也曾想争夺天下,但认识到江山非李氏莫属后,决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 之外成就自己的功业。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4分)

(2)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5分)

参考答案:

14.A 延,邀请

15.A A都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B①介词,在;②介词,比。C①介词,凭;②介词,用。D①副词,表判断,是;②才。

16.D 断句题解答时一般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一是疏通文意,把握大致层次。二是抓好句首、句尾标志词,准确判断。

17.C “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非虬髯客所言。

18(1)说完后,(虬髯客)和妻子只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开,几步就不见了。

2)李靖拥有了他的住宅,就成了豪富之家,能够用这些财产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了天下。

【参考译文】

虬髯客对李靖说:“计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与大妹同往某个里巷的

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从,结为夫妇,贫穷得什么都没有。想让我的妻子出来拜见,顺带

随便谈谈,不要推辞。说完,叹息而去。

李靖策马而回。一到京城,就与张氏同去拜访虬髯客。见到一小板门,敲门,有人应声,

说:“三郎让我们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时了。”请进里门,门更壮阔。四十位婢女,排列庭

前。二十位奴仆引领李靖进入东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都是极为珍贵稀有的东西。箱子中的

装扮的饰物非常多,不是人间寻常之物。装饰完毕,又请去换衣,衣服也非常珍奇。换好衣

服,有人传话道:“三郎来了!”正是虬髯客,头戴纱帽,身着裘衣而来,也有龙虎之气,

相貌不凡。大家高兴地相见。客催促他的妻子出来拜见,也是天仙一般的人。于是引进中堂,

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相比。四人入席后,又叫出二十位歌舞女,

在面前排列演奏,乐声似从天降,不是人间的曲子。

吃完饭,又行酒令。家人从东堂抬出二十个几案,每个都用锦绣织成的巾帕盖着。排列

摆放好后,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钥匙。虬髯客说:“这是全部的宝物钱币的数量。我所

有的东西,全部赠送给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事,就当征战三、二十年,建少

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

年内,就能遇上太平。你凭着奇特的才能,辅佐太平君主,全力为善,一定会做上最高的官。

大妹凭着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寻常的才艺,随着丈夫富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

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赏识,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荣华。帝王的兴起,就会有

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生风,龙吟云中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

拿着我的赠送,辅佐真命天子,帮助他成就功业,勉力为之吧!这之后再过十年,东南方数

千里之外有不寻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时候。大妹和李郎可以向东南方洒酒恭贺我。于

是命家中童仆排列叩拜,说:“李郎、大妹是你们的主人。”说完,和他的妻子带着一个奴

仆,骑马离去。走了几步,就看不见了。

李靖拥有了这个宅子,就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资财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天下。

贞观十年,李靖任左仆射平章事。适逢南蛮入朝上奏说:“有千艘海船,十万兵士,进入扶余国,杀死它的君王,自立为王。现在国家已经平定了。”李靖心知是虬髯客得以成事。回来告诉张氏,穿着礼服一同拜贺,向东南方洒酒祝祷叩拜。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现,(是受命于天),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况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为别人的臣子而荒谬地妄想作乱的人,就是螳臂挡车罢了。我皇家垂福于万世,哪里是虚的!

有人说:“卫国公李靖的兵法,半数是虬髯客所传授的。”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这样的例子,可谓_____      ____。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1分)

答:错别字是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2)请在材料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                  1分)

(3)文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改正。(2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        磋

(2)举不胜举(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屡/数见不鲜)

(3)(改正:)便从不同的渠道、以(或“用”)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8.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准确掌握国民经济的行业结构和布局,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准确得统计信息支撑。

请你为本次普查拟一则宣传语。要求:①联系普查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不超过30字。(4分)

参考答案:

示例:经济普查知根知底,科学发展有理有据

经济普查,把脉国情国力,惠及国计民生

试题分析: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具体说,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要完成这道标语的拟写,还应注意主旨和题目中对标语拟写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B.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深受收藏者喜爱.近年来一直成民间收藏的新贵,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强劲,名贵精品收藏前景看好.

C.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的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D.最近浙江温州接连出现的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老板,不仅给温州企业家的群体形象“抹了黑”,还欠下一笔还不了的金钱债务.

参考答案:

C

A.搭配不当,“我们…形成…意境”不搭配,在“形成”前加“使之”;

B.不合逻辑,“一直”和“新贵”矛盾,去掉“一直”;

C.正确;

D.语序不当,“不仅…还…”后的内容成递减关系,将“不仅”和“还”后的内容调换;

故选:C

10. 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方面的内容。(6分)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⑴第一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⑵第二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⑶第三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参考答案: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笔者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他但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的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

试题分析:从修船工的职业精神以及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角度来写,最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修船工的身上,油漆工宁肯吃点小亏也要做些份外事的行为看起来是一个偶然行为,却也是他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也许是他为了口碑和生计而这样做,坚持不懈就变成了必然。另一方面,船主孩子驾船出海是偶然,船出海是必然,漏洞补上是偶然,漏洞不补会出事是必然,船主给钱是偶然,做好事得好报是必然,这一切皆源于辩证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要提倡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好的良好风尚,那样的话,美好人间才有可能成为必然。

此外,关注细节,突出细节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好这篇文章。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点评:本题能一定的难度。难在从材料中准确找出重要信息来立意,所以此类题从辨证的角度,从油漆工的角度写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