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明达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9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明达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903205535006.jpg360截图20240903205600860.jpg360截图20240903205740087.jpg

360截图20240903210434930.jpg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明达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C.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C   

2.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 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结合文本内容 “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分析可知,“认定他付不起钱”分析不当。结合文本后面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隐忍退让;“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华昌身怀绝技;“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

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人民日报》一篇倡导“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文章提到了“信息极简”。信息极简即“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少看微博、朋友圈;定期远离互联网、手机,避免信息骚扰;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精简电子邮箱数量;关注要少而精,宁缺毋滥;APP使用要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笔者认为,细思其宗,要做到“信息极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阅读选择。

毫无疑问,大众悦读已经迎来快速、即时、交互的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一种趋势。但同时,碎片化阅读呈现的“快”“轻”“浅”等特点,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很难。古人读书之前要沐浴焚香、清心收敛、清茶作伴、端坐书室,我们的碎片化阅读却是随时随地,它在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度阅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还易使人形成一种惰性,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威胁。

拒绝这种不利于知识积累和自我成长的阅读方式,我们需要“少而精”的极简主义阅读。

极简主义阅读,要“精”读,要读“有用”的信息。阅读是人们树立“三观”、认识社会、了解世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理所当然,我们要选择“有营养”的信息阅读。极简主义阅读,是一种“断舍离”运动,在阅读范围从大到小的取舍过程中,摒弃那些毫无营养的信息,拯救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中可能会迷失的自我。因此,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根据自己喜欢的领域对阅读内容进行简化、取舍,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有用的阅读和思考。

极简主义阅读,要深度,要学“系统”的知识。浅浏览是知其然,深阅读则是知其所以然。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素质提升,深阅读万万不可废。文字是抽象的符号,阅读的同时要领悟其承载的精神思想,从而理解其深意。碎片化的浅阅读让内涵和理性力量匮乏,只能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难以培养精深广博的大家。

(选自2014年《杂文报》,有删改)

19.下列对“极简主义阅读”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阅读范围从大到小的取舍过程中,摒弃那些毫无营养的信息的阅读方式。

B.根据自己喜欢的领域,集中时间和精力对内容进行简化、取舍的阅读方式。

C.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从而达到传承文化、提升自己素质的阅读方式。

D.精简阅读内容,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努力掌握系统知识的阅读方式。

20.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拒绝碎片化阅读的理由

A.《人民日报》发文倡导“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精简信息输入源头。

B.碎片化阅读呈现快、轻、浅等特点,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很难。

C.碎片化阅读不易形成理性、系统的知识体系,易使人形成惰性。

D.碎片化阅读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参考答案:

19.D

20.A

19.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第4段的大意,D项的说话更完整,点明了“极简阅读”的实质。

20.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这是《人民日报》发文上的一种提倡的阅读方式,不能算作理由。根据题干,重点是分析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她中风偏瘫做铺垫。

B. 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 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发人深省。

D. 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形象,如“瞟”“撩”“扔”。

5. 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①聪慧善学。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土豆切得细如发丝。②刚毅正直拒绝使用地沟油,愤然离开酒店;要求酒店必须货真价实。③知恩图报。到养母的酒店当大厨;侍奉中风的养母。   

6. ①衬托主要人物。如,养母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言辞拒绝,衬托了铁厨子的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铁厨子在铁家酒店做主厨,去一家小酒馆,拒绝董事长的邀请等情节发展都跟养母有关。③升华小说主题。养母终因偷用地沟油导致酒店被查封,中风偏瘫。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采用“叙述性”语言;且“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也不当,文章很“朴实”。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圈出文中直接描写“铁厨子”的内容,还要圈出对“铁厨子”进行侧面衬托的内容,然后分析概括。首先给人物定位,从职业的角度来看,“铁厨子”是一个厨师,从在家庭中的身份来看,“铁厨子”是养子;然后找出描写“铁厨子”的行为举止的内容,再进行概括。如“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这可以看出他很聪慧,且善于学习;如铁厨子得知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后,直接表示“这油不地道!……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见无法说服养母后,毅然离去,去小酒馆做厨师,他提出的条件是“货真价实”,这些表现出人物的刚毅正直;虽然养母对待“铁厨子”刻薄寡恩,没有亲情,但“铁厨子”却在养母中风后无怨无悔地侍奉养母,这表现出人物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品内容安排的意图以及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找出描写养母的内容,然后分析养母的形象特点,再从对主要人物的衬托、对情节的推动以及对主旨的揭示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找到描写养母的内容,如“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等,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养母对待铁厨子刻薄寡恩,做生意贪图小利,这对主要人物起到侧面衬托作用,养母的刻薄官恩与铁厨子的知恩图报形成鲜明的对比,养母的贪图小利与铁厨子的正直形成对比,故养母的形象对铁厨子起到衬托作用,是衬托里的反衬,更加凸显铁厨子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的角度来看,铁厨子去小酒馆做工与养母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有关,铁厨子拒绝董事长的邀请与养母中风偏瘫有关,故养母的内容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主旨的角度来看,酒店被查封,养母中风偏瘫,铁厨子侍奉左右,小说的主旨升华到感恩、养育之恩不可忘的角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考生从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考生可以圈出这些内容,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伶官传序》选段,完成2~4题。(9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函梁君臣之首      B.忧劳可以兴国  
C.园日涉以成趣          D.直夜溃围南出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彼且奚适也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翻译: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3分) 

                                                                                      

参考答案:

234

5.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椽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  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置:审讯

B.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                 此山当是其一也          

B.水三尺乃止               项王乃大惊

C.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因其固然

D.出私钱以济之             马童面之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    )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 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12分)

1)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参考答案:

10. A(惩处,处罚)

11. D ( A.  其中  B.  于是C.于是   按照D.  )

12. D( 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13.(1)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2)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3)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

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6.

参考答案:

3.D (庶:或许)

4.C(其它为宾语前置。)

5.A(错在李密坦陈自己在这之前官做得不大,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 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 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18. 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

D.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参考答案:

17. D    18. B    19. 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第一处,根据后文“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瞬息万变”。“变化莫测”,测:估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第二处,根据前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推断出此处应是说“变化”,填写成语“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第三处,根据前文“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及后文“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五颜六色”。“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第四处,根据后文“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选用成语“出神入化”。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阅读,重点分析文中的画线句,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可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进行压缩,先看主干有无语病,再看修饰成分。本题中,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可发现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句式杂糅,把“根据……”和“……显示”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排除C项;第二处“已达”与“之多”表达不合逻辑,可删去“之多”,排除AD两项。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本题中,选项采用“……甚至……”什么句子,很显然后面内容应该比前面内容更深一层(或者说范围方面更大更广),而A项,“甚至”前“近万公里”却大于后面的“成百上千公里”,排除A项。根据前文“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与后文“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得出要填写的第一个小句子的主语是“光(极光)”,排除BD两项。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

11月6日,首届“JDD-2017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大幕,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做了主题发言。①______,他说他从来不认为人类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从来不认为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真的把人类干掉。人工智能再先进,机器人学习能力再强,②______。技术的创新不会和人类的文明走向对立,③______。

参考答案:

1)他表达了对新技术乐观的态度   2)也取代不了人   3)只会让人类走向更高级的文明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内容是刘强东对主题发言内容的总述,对后面内容起总领作用,根据后面内容推断,应为他表达了对新技术乐观的态度的相关内容。紧承前面内容,与从来不认为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真的把人类干掉内容一致。内容要符合整段内容语境,紧承前一句技术的创新不会和人类的文明走向对立,那么只会让人类走向更高级的文明

9.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重要的议题,而国际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来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采取何种行动密切关注。     。通过在联合国大会70周年峰会之际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在全球性事务面前的担当与自信。

A. 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理应拥有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

B. 中国是常任理事国,理应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是权利

C. 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理应担当起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D. 中国是常任理事国,理应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这是责任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句意,特别是后文担当与自信的提示,横线处的句意应与责任有关,排除AB句,且AD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语序不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答题时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和句式的一致,同时兼顾逻辑关系,此题注意照应后文“担当与自信”的提示和前后的逻辑顺序。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    ①   ,因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    ②   。因而,人物、时间、场景,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使之围绕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进入高潮直至矛盾解决的过程,而异常尖锐、紧张地集中在一起。    ③   ,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参考答案:

但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变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式的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第一空根据“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尤其是“虽然”一词,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等信息,可以推出填写;第二空根据“使之围绕……的过程”这一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第三空根据“围绕戏剧冲突”“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216日晚,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大量社会车辆不仅不让行,反而抢道超车。有网友将此情况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时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和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道德。”有网友说:“如果着火的是我们自己家,我们也要抢消防车的道吗?”还有网友说:“即使不是开车,我们抢道占道的事情还少吗?我们都习惯了!

这件事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围绕社会公德方面写即可,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