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2020届宁波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全)
2020届宁波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
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
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
D.魏文侯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侯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
D.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证使用《诗经》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并且具有保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 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B.在前贤著述启发之下,陆玑撰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
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D.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菊花 黄菊花
肖复兴
玉生下楼送走“大了”,又仔细看了看楼门对面用帆布扎起的一座临时大棚,棚子里挤满了亲朋好友和单位送来的花圈和花篮。门右侧贴着的一张门报,白纸黑字,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八个字。这一切都是“大了”一手经办的,办得很是仔细,周到。
已经很多年了,这座城市各家办丧事的时候,都要找一位“大了”。“大了”从头到尾帮助你把丧事料理清爽,包括最后葬礼的司仪主持。一条龙服务,“大了”的“了”,就是了结一切的意思。
父亲死得突然,多亏了这位老同学“大了”,帮了玉生不少忙。
玉生上楼的时候,没有注意有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士,跟着一起上了楼。玉生的姐姐开的房门,一眼看见了这位女士,叫了声:申姐。进了屋,这位申姐没有坐,沉着脸,对姐姐说了句:你别忙乎了,我就问你一句话,当初你找我租房的时候,说是就你兄弟一个人住,可没说还有一位老爷子吧?
玉生明白了,是房东。
连续两天了,申姐接到了好几位老街坊的电话,关心地问她家老爷子丧事的情况。这让她很奇怪,自己的老爷子活得好好的,怎么突如其来来了这样的事?她以为是人家弄错了,或者是谁有意在编排她。可人家说你家楼门口明明贴着门报,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呀。她今天过来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哪个房东愿意让家里变成灵堂,变得乱糟糟的,散不掉的烧纸、香灰和来苏水味儿?心里充塞着晦气,怒气冲冲上了楼。
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
一下子,房间的空气紧张得有些让玉生窒息,只有遗像上的老爷子还在抿着嘴角徽微笑着。这时候,门敲响了,玉生转身开门,是“大了”。他不知道房间里刚才发生的事情,进门就对玉生说: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你这屋里缺个金山银山,得摆在老爷子遗像两边,等火化那一天,搬到火葬场一起火化,为的是让老爷子到了阴间有钱花。你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就代表金山银山了。
看见玉生点了点头,“大了”转身告辞了。
申姐对姐姐说了句:你们赶紧想法子,我晚上再来,等你回话。说完,紧跟在“大了”的后面,一起出了客厅,“砰”的一声,使劲甩上了房门。
玉生一晚上都忐忑不安。第二天,玉生的心小把紧攥着,只要有敲门声,就紧张,生怕一开门见到的是申姐,那可怎么办?
晚饭过后不久,门敲响了。姐姐在家,玉生装作上厕所没听见敲门声,他不想自己去开门,怕见到申姐。姐姐开的门,来的人是“大了”,一手抱着一盆菊花,一盆白的,一盆黄的。姐姐和玉生都不住拍自己的脑门,竟然把“大了”嘱咐的金山银山的事情,忘得一千二净,这一整天,申姐就像魔影一样步步紧随,脑子里光想着申姐了。
玉生连忙向“大了”道谢,“大了”说:你别谢我,这花可不是我给你买的,我可不能掠人之美,是房东送你们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不是要赶我们赶紧搬家吗,怎么想起来送我们菊花呢?玉生和姐姐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
“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他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他向申姐说了玉生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对老爷子的愧疚,是可想而知的,想为老爷子最后尽孝也是应当应分的事情。老爷子突然离去,对他的惩罚够大的了,您就高抬贵手,别再给我这个老同学这碗苦汤里添卤了。人家申姐听完我的话,只说了句,都不容易。我就知道,你们遇见好人了。
是好人,好人!玉生和姐姐都忍不住连声附和着。
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她还说:住我的房子,就是缘分,不是亲戚也是朋友,我听你说了,他还缺个祭祀的金山银山,就我送吧。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也算我的一份心意。
送“大了”下楼的时候,月亮很亮很圆,难得没有雾霾的好天气。望着“大了”骑远的背影,玉生转过身看了看门前的花篮,才发现门旁的门报已经换了,上面写着“申玉生家丧事,恕报种种不周”,还是毛笔手写,柳体楷书。他不知道是“大了”什么时候给换的,心里禁不住打起一个热浪头。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白菊花黄菊花”为题,既扣住了申玉生为父亲办丧事这一情节,又设置了悬念,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大了”叮嘱玉生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代表金山银山,让老爷子到阴间有钱花,作者借这一情节批判了封建迷信活动。
C. 申姐从前面的让姐弟俩赶快搬家,到后来的主动送两盆菊花给他们,这一逆转让姐弟俩一头雾水,也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D. 小说从门报写起,又以修改后的门报收尾,前应后呼,结构紧凑;“心里禁不住打起一个热浪头”暗含了“他”对“大了”的感激。
5. 作者是如何使“申姐”的形象鲜活起来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 “大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衡唯善鲁国孔融。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年、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客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操喜,来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税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临发,众人为之祖道。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摘编自《后汉书·祢衡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B.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C.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D.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和字意思上相互呼应,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张衡、祢衡分别字平子、正平;有的相反或相对,如曾皙名点。
B. 刺相当于现在名片,又称“名刺”“名贴”“名纸”等,上有姓名、职务等信息,多用于拜访别人时呈递。
C. 古代王侯自称“孤寡”,最早是谦称,后来成为习惯性称谓,如《孟子》中梁惠王自称寡人,这里曹操自称孤。
D. 古代交通不便,出行者临行前,送行的人设宴饯别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表达不舍之情,为出行者祈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祢衡性孤傲,轻视曹操。曹操想召见他,他自称得了狂疾,拒绝前往;在曹操大会宾客时,他特立独行,当着众人裸身而立。
B. 祢衡有时名,才华横溢。祢衡不但音乐方面才能出众,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几乎过目不忘,他才名卓著,曹操本来无意杀他。
C. 祢衡颇自负,我行我素。在明知曹操不刻意刁难自己的情况下,他出任鼓史,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又羞辱曹操。
D. 祢衡多辗转,不善处人。他先是瞧不起曹操并拒绝孔融的引荐,继而轻慢对他以礼相待的刘表,最终因触怒江夏黄祖而被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2)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①(其一)
陆游
放翁老手竟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百榼②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③。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
吾忧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④忆平泉⑤。
[注]①这首诗作于绍熙五年(1194) 陆游七十岁奉祠家居山阴时。②百榼:犹言很多杯酒。喻善饮。③壶天:本指神仙境界,传说古代神仙施壹公。④思颍: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⑤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购置平泉别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年已七旬,终日“婆娑”书室,心境“超然”,反映出他晚年好学不倦的精神。
B.第四句紧扣题目的“明”字,写书室阳光明媚,窗边景色好,不异于“壶中天地”。
C.末句化用典故,借对俗子求田问舍、经营园林别墅的嘲笑,反衬自己对书室的喜爱。
D.这首诗把一些生活细节组织起来,室内室外,怀旧写今,描景抒情,都能随手拈来。
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生态博物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③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在浙江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生态博物馆。④生态博物馆以特定区城为范围,以保护文化遗产真实原貌为目的,它强调以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为目的。⑤民族村寨中保留有大量传统文化,其民居建筑与饮食、服饰等都承载着浓厚的村寨文化,反映出村寨发展的历史与特点。⑥将生态博物馆理念运用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中,就是要注重保持民族村寨的原始样貌,保护民族村寨传统的建筑风格、风俗特色,打造一个庞大的生态博物馆,⑦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促进民族村寨文化的传承、开发、弘扬与保护。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岁月的回眸里,总有眼泪陪我们一路走来,或快乐的眼泪或激动的眼泪或痛苦的眼泪。那些悲伤过、幸福过的眼泪就像是生命里不可缺少的色彩,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你还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那颗晶莹的泪珠吗?兴奋的、喜悦的、委屈的、伤心的……
请以“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为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感情真挚,叙事有波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当作”不是“是”。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说法错误,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只是引出话题,不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故选C。
【3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条件与结果倒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B项,“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于文无据;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作者借这一情节批判了封建迷信活动”分析错误,从原文“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你这屋里缺个金山银山,得摆在老爷子遗像两边,等火化那一天,搬到火葬场一起火化,为的是让老爷子到了阴间有钱花。你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就代表金山银山了”可知“金山银山”是当地的风俗,作者写这一情节是为下文申姐态度的转变作铺垫。所以选项分析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能力。
从前文的“她今天过来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哪个房东愿意让家里变成灵堂,变得乱糟糟的,散不掉的烧纸、香灰和来苏水味儿?心里充塞着晦气,怒气冲冲上了楼”“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和后文的“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她还说:住我的房子,就是缘分,不是亲戚也是朋友,我听你说了,他还缺个祭祀的金山银山,就我送吧。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也算我的一份心意”可得出作者运用欲扬先抑法表现了申姐的善良、宽容;
通过对申姐的“沉着脸”的肖像描写,“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你们赶紧想法子,我晚上再来,等你回话”的语言描写以及“使劲甩上了房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申姐当时的恼怒和不留情面;通过“大了”的话“你们遇见好人了”,以及玉生姐弟附和的话“是好人,好人!”侧面表现出人物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形象特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作用的能力。
本文中的“大了”是文章中的次要人物,从小说结构上看,小说通过写“大了”帮同学玉生料理父亲的丧事,“大了”偶遇申姐,然后帮助玉生和姐姐化解与申姐的矛盾,可知小说是借助“大了”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大了”是小说的线索;从小说主题上看,小说通过写“大了”为朋友父亲料理丧事,表现了他的助人为乐,体现了作者对这类乐于助人者的赞扬;从小说内容上看,从“‘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一段和“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一段内容描写可知小说通过“大了”展示了申姐善良、宽容的品格。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句大意: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谦逊恭顺,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这是什么话?”
依结构和句意划分:首先,“后黄祖在蒙冲船上”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排除BD两项;其次,若“逊顺”断开的话,后一文句就是“顺祖惭”了,但依据古文行文的习惯,古文中人物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姓和名都出现,后来就只出现名了,故文中出现的人物“黄祖”,不是“顺祖”,故“逊顺”不能断开,是“谦虚顺从”之意,故可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D项,“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表述错误。“祭祖”应当是“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之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在明知曹操不刻意刁难自己的情况下”理解有误。可参考文句“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可知,曹操心里怀恨祢衡,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他;最后给祢衡送给别人。故可知,曹操只是无意杀祢衡,但并不意味着“曹操不刻意刁难祢衡”。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此类试题,看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采分点:“祢衡竖子”,判断句式,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我;“耳”,罢了; “何如”,如何,怎么样。
(2)采分点:“书”,写;“驰”,驱车前往;“使”,让;“校”,校对;“莫”,没有谁。
【点睛】“筛选文中的信息”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信息。综观近几年各地区高考试题可知,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的信息主要有两类:(1)传记类文本中表现人物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的信息,考查重点为文中所写人物的言行主张、性格特点与品德等。(2)非传记类文本中体现作者观点的信息,包括重要概念或知识的解释、文章的主旨句、作品中议论性或抒情性的观点句等。考查题型常为客观选择题,具体命题形式有三种:(1)从阅读文段中选取6个句子,任选3句组成一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2)从阅读文段中选取8个句子,每两个句子编为一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3)题干对文段中的传主形象或作者观点已做归纳,要求考生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一般来说,对于客观题,考生只须明确常见的出题陷阱,将题干信息与原文仔细比对,即可作出准确判断;而主观题除考查以上能力外,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难度会有所增大。二、解题攻:(一)表现人物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的信息筛选。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2.传记类文章中筛选信息题的常见设题陷阱(1)所给语句不符合题干要求。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等往往是复杂的、多变的,但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却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把没有体现传主某种品格的语句也夹杂在了选项中,以迷惑考生。
参考译文: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建安(汉献帝年号)初期,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今许昌),就在身上藏着一块刻字的木板,后来没有地方去(没有得到赏识),以至于板上的刺字的漫漶不清了。当时,许都刚刚建立,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只与鲁国孔融关系友善。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手下的人禀告:“外面有一个年轻的疯子,坐在大营门外,骂些犯上的疯话,请允许我将他抓起来查办治罪。”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临出发前,大家为他祭路。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的长子黄射(yì)和祢衡尤其交好。(黄射)曾经和祢衡一块游玩,一起诵读蔡邕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祢衡说:“我虽然只看一遍,但还记得,只是碑石上缺了两个字,不明白罢了。”于是就写了出来,黄射派人抄写碑文,回来校对,完全如祢衡所写,没有不叹服的。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这是什么话?”黄祖非常生气,就下令杀祢衡。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本诗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引用典故不是“对俗子求田问舍、经营园林别墅的嘲笑”,而是自表心迹:吾爱吾庐。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十岁时候写的,首联,照应标题,写出了老年闲居的“超然”脱俗。颔联写出了今昔对比,过去自己的酒量很大,主要是写自己年轻时,有着远大的抱负,万丈豪情,现在闲居家中,书室明亮,享受这神仙般的壶天境界,当然也有豪情消减、投老湖村的感慨。诗歌颈联“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字面意思是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雨霁”“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的情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前妻唐婉的思念之情。其中“橙”字,或许与过去的夫妻生活有着内在联系,“梅”,却与诗人“梦游沈园”里留下的诗句“只见梅花不见人”有关。一个“迎”字,更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与前妻唐婉的心灵相通。尾联,呼应首联,写出了自己不求田问舍,不经营园林,书室虽小,亦自可爱,从而表现出“超然”脱俗之情。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赏析:
这是第一首。起联自表老年闲居的“超然”脱俗。这联概述作冒。颔联出句忆旧,写壮年饮量大,能“席地”而坐,喝它“百榼”,忆南郑诗有“雪中痛饮百木盍空”之句,即可说明。对句写当今,切题目的“明”字,写书室阳光明亮,窗边景色好,不异“壶中天地”;这联今昔对照,豪情消减、投老湖村的感慨,见于言外。颈联出句写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不联系诗人其他作品,是不易解其用意的。“菊枕”和被迫与诗人离异的前妻唐碗有关,前人已注意到;“橙”与此事的关系,前人尚未注意。看来“橙”是容易引起诗人对失去了的爱情的回忆之物,试读《秋晴出游》的“梦回有恨无人会,枕畔橙香似昔年”,《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的“檐间雨滴愁偏觉,枕畔橙香梦亦闻”等句,就可窥见此中消息。得此消息,才能体味这句诗的命意所在。对句写“雨霁”“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的情景。要领会“迎”字的传神,可以参看《探梅》的“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两句。结联写平屋小斋,亦自可爱,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吾爱吾庐”,用陶渊明《读山海经》“吾亦爱吾庐”句。思颍,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饶园林之胜。本诗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
【16题详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誉”“沮”“捷”“襟”“摧”“颜”。
【17题详解】顾客的资料,然后给顾客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满意度。如果满意,就直接记入档案;如果不满意,就通知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记得把相关部门报送的不满意原因和处理结果也记入档案。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要素,“售后中心”“客服中心”“顾客”“相关部门”要做的事情。重点注意“满意度”处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最后要注意要求: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点睛】作答语言表达流程图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把握流程图的中心,注意流程图的箭头指向方向,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要顺着箭头指示方向进行表达,注意有分叉的时候要表述完整和准确,字数的要求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简明,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和语句间的逻辑要严密。
【18题详解】①双重主语。应在“国人环境保护意识”前加“随着”。
③浙江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指代不明。应改成浙江、湖南的大部分地区。
④句式杂糅。应把强调或以……为目的删去一个。
⑦语序不当。应把开发弘扬颠倒一下。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偷换主语,造成了句子双重主语。“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生态博物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在一个句子中,却出现了两个主语,所以应在“国人环境保护意识”前加“随着”。
③“浙江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指代不明,是歧义句,应改成“浙江、湖南的大部分地区”。
④“它强调以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为目的”句式杂糅,应把“强调”或“以……为目的”删去一个。
⑦“促进民族村寨文化的传承、开发、弘扬与保护”语序不当,应把“开发”“弘扬”颠倒一下位置。
【19题详解】例文:
那一刻,我的眼中含满泪水
月考的成绩下来了,老样子,我又上了老师的“教育榜”,同桌又嬉笑我:“你可真是老班重点保护对象,真羡慕你啊!”
当晚,一如往日,老班又将我们这些被教育分子上教育课了。办公室里充满了火药味,老班一一数落了那些和我一样拖班级后腿的消极分子,终于轮到我了。老班拿着我的成绩单开始给我总结:“从开学第一次月考到本次月考,你可是很稳定的班级45名,如此稳定,了不起啊!”老班已由往日的冷言冷语的批评变成了冷嘲热讽,而我已从以前的羞愧发烫逐渐变得坦然自若了。“最多不就是告诉家长吗?”我心里想,“我家长早就习惯了,总之他们也从未对我抱太大的希望。”
果然不出所料,老班还是习惯性地掏出了手机,像上次一样,拨打了我家的电话号码,一阵“嘟、嘟、嘟……”的声音传入耳畔,尽管在我意料之中,但我还是希望父母都出去串门了,就像上次一样。可是父亲熟悉的声音还是打断了我的祈祷,“喂,请问你找谁?”“是王健家吗,他这次考试有了进步,我打电话给您是想知道,你们家长对他还有什么期望。”这突如其来的“表扬”一下子让我慌了手脚,不知老班这次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还没等我想出对付的招数,他就把手机塞给了我,用手贴近耳朵做成六字形,示意让我接电话。我用颤抖的双手疑疑惑惑地把手机靠在耳边,那边传来了父亲苍老而有熟悉的声音:“真的?——期望,要说有什么期望,我和他妈做梦都希望他能够离开这二亩地,考上大学给咱王家争口气……”我分明感到声音中有一种颤抖。
霎时,苍老而颤抖的声音像雷电一样击打在我身上,我分明感到了我的心也在颤抖。回忆起父亲对我的严厉,想起了他每日每夜地奔走于工地与田地间,想起了我生病时他和妈妈彻夜难眠守护在病床前的焦急的样子,我一下子明白了,他说“不指望我考什么名牌大学,只要尽力就行”原来只是想安慰我,原来他对我也抱有希望。我不知道父亲还曾有多少汗水浇铸的回忆,我也不知道父亲究竟还有哪些对未来的希望,但我知道了,我是他的延续,是他所有希望的延续,是咱家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希望,他渴望我能走出这村子,渴望走进大学们里的也有一个咱家姓王的。
那一刻,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对着手机喊了一声“爸!”随即便出了办公室,冲向教室,我发誓,我要把失去的补回来。那是一个迷途的人回头是岸的见证。
那泪水,是我过去的终结,更是我未来的起点。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抓住关键词“眼泪”,关键句“点缀着我们的人生”,写出关于眼泪的真情故事,通过所写事情,表达眼泪对人生的意义等。
【审题】材料第一句话指出生活中流泪的原因,或快乐或激动或痛苦等等。泪水发源自人性中最深沉最柔软的部分,是对人生苦难最强烈的感知和怜悯,是对世界的残缺和不公刻骨铭心的感觉,也是对至善至美境界的向往,是爱的无声的语言。流泪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我们灵魂能够感动的标志。
第二句话指出眼泪的意义,眼泪“点缀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因各种各样的眼泪而丰富多彩。所以考生写作时,要围绕眼泪写出背后的情感和意义,如明白了一种情感,懂得了某一道理,经历得到了充实,人生得到了成长等等。
第三句话是要求考生回忆过去,写记忆中关于眼泪的故事。例如:你见过谁为某事流泪吗?你自己伤心时流泪吗?具体写作时,你可以擷取生活中情感的浪花,以日记、书信、散文的形式,叙写一段伴着泪花的真情故事;也可以对生活过滤提纯,探究生活背后的心灵奥秘。
最后注意要求以“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为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1.人类之泪:幸福的泪水、激动的泪水、伤心的泪水、委屈的泪水、感恩的泪水……
非人类之泪:树叶上挂满了露珠;地球环境遭到破坏下酸雨;树皮被刻划后流出汁液;.水龙头未关紧流下的水……
在泪水中成长
泪水的重量
【素材】1.《朗读者》卷首语:张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导演陆川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爱流眼泪,所以有时候,他会抗拒眼泪;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眼泪的优秀的演员,这一次在我们的现场,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过了一会儿,教室外面响起了一阵急剧的脚步声,想必是老师来了。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焦急地向门外望,原来是妈妈,她浑身湿透了,头发上还滴着冰冷的雨水。我冲出教室,走到妈妈跟前,喉咙像被什么塞住了,说不出话。只见妈妈微微一笑,把从怀中取出的语文书递到我手中。拿着那丝毫不湿的语文书,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似乎看到了妈妈宁愿自己湿透了也不愿让语文书沾湿的情景。我扑到妈妈的怀中,不争气的眼泪一涌而出。妈妈用她那冰冷的双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道:“好了,别哭了,下次小心点就可以了,回去上课吧。”然后,离开了教室,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我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我轻轻地叠起了试卷,就这样和衣而睡,我明白明天等待我的是什么,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曾经象征失败的泪水在我脸上再也找不到了。透过微笑,我看到朝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我大踏步迎着那绚丽的朝霞向前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