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南迁系列小说:外八句(原载《大观·东京文学》2024年第11期)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259次点击|28次点赞

赞一下

客家南迁系列小说:

外八句

(原载《大观·东京文学》2024年第11期)


360截图20241121171152994.jpg360截图20241121171212306.jpg360截图20241121171235724.jpg360截图20241122140546349.jpg

原载《大观·东京文学》2024年第11期

  

外八句

 

练建安

 

 

引子

 

“啪……嚓!”

双手将铁锅高高举过头顶,颤抖着,猛力摔下。

随着那一声脆响,铁锅爆裂,碎片四散。

这是一处江南祠堂,厅堂悬挂匾额,紫檀木,颜体大字“江夏堂”。

天井之上是高远青天,有白云飘荡。

上厅正中,太师椅,端坐一位长髯飘拂的老者。

老者清清嗓子,缓缓道:“孩儿们,弃官归隐四十余年,为父老矣。深知燕雀怡堂而殆,鹳鹩巢林而安。三房各留长子一人侍奉晨昏,余十八子信步由天,择地而居。”

二十位青壮,分立两边,神情肃穆。

摔锅者,是大郎,站立原地。

老者说:“人手一块。余下的,大郎留存。”

十八位兄弟依次俯身拾起一块铁片,红布包裹,纳入怀中。大郎将剩余碎片,收入竹箩。

有兄弟默默流泪。

老者道:“铁锅碎片,系后裔子孙寻根认祖信物,孩儿们可要收好了。此外,为父吟得赠别诗一首,就叫外八句吧。孩儿们,听仔细了。”

诗曰: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诗作者系南唐大臣,辞官归隐闽北。八十大寿之时,遣发十八子各奔东西。北方兵荒马乱,去不得。十八子沿闽江、九龙江、汀江顺流而下。

外八句起初是一个家族的“暗语”,久而久之,就成为南迁族群共同的语言。我们在众多家族的谱牒上,拜读过类似的诗句。“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是那样的坚定、豪迈,又是那样的深情、乐观、通达。


360截图20241122140815679.jpg 

双雄会

 

话说吴夫人一房,留长子在家,六子外迁,沿汀江南下。六兄弟依幼长次序,走一程,留一个,找到了安居滋生的村落。末了,三弟停在了七里滩,二哥与之挥泪告别。

二哥名念二郎,长衫,斗笠,包袱,独自南行。

深秋时节,闽西林木斑斓,溪流清浅。落日斜照,蜿蜒汀江北风吹过,岸边猫毛草起伏不定,树木落叶纷披。

僻静背风之处,有块卧牛石。

念二郎爬上去,解开包袱,取出米粄啃吃。

一团黑影悄无声息地向他靠近。

这团黑影,原本是黄黑相间的。山林昏暗的光线,使它成了一道移动的黑影。这是一只健硕的吊睛白额虎。

汀江流域多老虎,史不绝书。

老虎很有耐心,悄悄移动。

念二郎却是毫不知晓,他爱惜地吞食下这块米粄的最后一角,细致吮吸手指上的油迹。

老虎近前,沉身,蹲伏,准备往前猛扑,向它的猎物发起雷霆一击。

念二郎恰好打量手掌,透过指缝,他看到了飞虎。

一声惊叫,念二郎跌落卧牛石。

“嗖!”

“嗖!”

“嗖!”

三支利箭,直插虎背。

老虎长吼,扭身蹿入丛林。


360截图20241122140936308.jpg



念二郎惊魂甫定,看见了不远处一位唐装青年持弓挺立,身边,是一副箩担。

“多谢壮士救命之恩!”

“不必客气。兄台缘何孤身行路?”

“说来话长。”

念二郎走近壮士,见到他的箩担,一头是稻谷,一头是衣物。

“壮士可是外地人?”

壮士朗声道:“分家外迁,沿江走,何处绳索断了,何处便是卜居之地。”

“哦,客而家焉。俺也是外迁客。”

“有缘。敢问兄台如何称呼?”

“小姓黄,人称念二郎。”

“哦,黄兄。小姓张,人称千三郎。”

“张兄,有缘。”

“路途艰险,何不结伴而行?”

“正有此意。黄兄,请。”

“张兄,请。”

两人重新上路,爬上半山时,已经是暮色四合了。

他们在半山茶亭歇息打尖。

此茶亭年久失修,屋顶残漏。其时正值深秋望日,如水的月光映照着茶亭内一堆明明灭灭的篝火。

“黄兄,数百年来,咱南迁客老是走啊走啊,中原,大槐树,鄱阳湖,石壁村,咋老是没完没了呢?”

“张兄啊,这就是命。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咱们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要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

“哎,黄兄,你那诗句叫什么来着,麻烦再念一遍。好诗句,听着叫人长精神。”

“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俺记下了。”

“睡吧,明早还得赶路呢。”

“睡吧,做个好梦。”


360截图20241122141245294.jpg


篝火熄灭了。

夜凉,山风林涛,间或有山鸟鸣叫,断断续续。

猫毛草垫底,两张薄被,两人背靠背蜷缩睡眠。

睡梦中,忽听千三郎惊叫,念二郎睁开眼睛,月光下,一条黑蛇快速溜出茶亭。

“张兄,张兄!”

千三郎昏迷不醒。念二郎敲石取火察看,但见其脚背红肿,知为适才黑蛇咬伤。此蛇为过山风,剧毒。

念二郎解下头巾,扎紧千三郎腿根,又找出绳索,绑了个严实。

“唰!”念二郎拔出脚绑刀子。

此刀为陨铁锻制,长七寸,宽一寸半,厚二分。

铁刀在火堆上来回烧烤,突然插入千三郎脚背,扒拉成十字状。

“哎哟!”

千三郎惊叫挣扎。

“挤蛇毒。莫动!”

千三郎流出了眼泪。同时流出的,是他脚背的一摊黑血。

“张兄,万幸,过山风若是咬中脚心,子时血走心窝,小弟也就无能为力啦。”

说着,念二郎从包裹里摸出一只精致小布袋,挑拣出其中两块切片,入嘴嚼动。片刻,成黏糊黑胶,吐入掌心。

黑胶涂抹脚背。千三郎感觉到丝丝冰凉,大腿浮肿如退潮般地消瘦下去。头巾松动、滑落。

“呵呵,神药啊。谢黄兄救命之恩。好心好自家,果报何来之速也。”

念二郎解开绳索。

“这就是缘哪。”

“黄兄,俺刚才在梦中,梦见一条乌梢蛇,咬了俺一口,俺大喊,就嘛介毋晓了。”

“不是梦。喊叫,惊醒了俺。”

“呵呵,俺说黄兄,你那小布包,有几多神药哪?”

“山间河边,百草可做药。”

“那你得教俺几手。”

“行。路上慢慢说。”

“咱俩投缘,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正有此意。黄兄贵庚?”

“甲子年生人。张兄贵庚?”

“乙丑年生人。您是兄长。”

“山野无有香烛。俺们就请月光婆婆作个见证。”

“如此甚好。”

两人双掌合十,齐声道:“念二郎(千三郎)与千三郎(念二郎)自愿义结金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违誓言,神人共戮。”

“大哥!”

“老弟!”

双手相执,热泪盈眶。

圆月西移,两人迷糊入睡。

次日,早餐过后,黄张就一同上路了。张拄拐杖,黄挑担。念二郎教一些草药辨识法与基本验方,他们走走停停,谈笑风生。第五日,千三郎的脚伤大致痊愈,他说啥也要自家挑担了,不然,“绳断开基”的约定就不会灵验。

第三日黄昏,他们来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河湾,一个五彩斑斓的畲家妹子身形曼妙地挥动着一根长竹竿,大群白鸭如同朵朵白云般飘荡在一湾绿海里。千三郎停步,眼愕愕的。就在这时,“吧嗒!”箩索断了。

“老弟,恭喜!”

“天意。就到这里了。”

“俺也不走远。三日前,俺暗暗发誓,你绳断停步,俺就继续走,哪里听得第一声鸡公叫,俺就停歇在哪里。”

“如此说来,俺们相距脚程,不差一天半天。”

“这就是缘。老弟,后会有期。”

“大哥,后会有期。”

拱手作别,念二郎横渡汀江,趁月色孤独赶路。次日辰时,天刚蒙蒙亮,他来到了一片枫林飘香的河湾,他在一条竹篷船上,听到了一阵嘹亮的鸡啼。


360截图20241122141649163.jpg 

笠嫲岽

 

念二郎孤独的背影渐行渐远,隐没在落日的余辉中。

千三郎怅然若失,站立原地一动不动。

萍水相逢,原非他乡之客。云聚云散,转瞬各奔西东。

“后生仔,挑箩担,莫不是游方匠人?”畲家妹子摆动竹竿,笑问。

大群白鸭在头鸭的带领下,噗哒哒地漫过田野,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归去。

“石壁村前来,寻一碗饭吃。”

“担杆挂弓,莫不是教打师傅?”

“活物,俺看到的,就很难跑得掉。”

“蚊子?”

“射不着。”

“乌蝇?”

“射不着。”

“侬妮(蜻蜓)?”

“也射不着。”

“哪,哪,天上的鹞婆,总可以了吧?”

畲家妹子用竹竿指了指夕阳下盘旋的一只鹞婆。鹞婆,当地俗称,书面语通常所言为鹰隼。

“无冤无仇的,射它作甚?”

“俺有。叼走几多鸡嫲鸭公。”

“射!”

千三郎引弓控弦,利箭随鹞婆移动。

“嗖!”

一箭飞出。

半空中,鹞婆栽落江心。

江水清浅,半江瑟瑟半江红。

“好本事,村里有你一口饭吃。”

说完,畲家妹子咯咯直笑,径自去了。

夜色渐浓,千三郎来到村外的一处废墟,支起三块石头,随地捡拾些枯枝落叶,埋锅做饭。刚趴在地上吹火,他看到了墙壁上两道浓重的阴影。

翻身,跃起,侧让,左手就多了一把厚重的开山刀。

两个壮汉闯入,左执长杆劈镰,右持弯刀。

一个说:“哪来的莽汉?”

一个说:“晓得规矩么?”

千三郎说:“石壁村来,不懂贵地规矩。”

一个说:“九妹要留客,俺手中劈镰不肯,咋办?”

借着微弱的火光,千三郎大致看清,他手中劈镰,柄长三尺余,镰刀二尺多,刃口雪白,脊背乌黑。

千三郎说:“它会留客的。”

话音未落,千三郎猱身直入,形影闪动,当当两声脆响,劈镰与弯刀先后落地。

千三郎收刀入鞘,伏身吹火。

两壮汉面面相觑。一个说:“大哥,邪性啊,邪性。”一个说:“九妹没看走眼哪,八弟。”

千三郎被兄弟俩请入了村庄,那块铁锅连同箩担暂且留在了废墟。

此地叫蓝家渡。

蓝家渡位于汀江流域杭川东南,乃畲族蓝姓聚居地。

饱餐之后,蓝族太公在议事厅接见了千三郎。

太公说:“既是开枝散叶,当可破例接纳,只是要为本族做一件事,你可应承?”

“何事?”

“山贼大拉虎要来抢亲。”

“抢亲?”

“就是九妹。”

“强盗!”

“群斗,损伤必多;单挑,又无人胜他。后生哥啊,你说咋办呢?”

“俺去单挑。”

“明日午时,笠嫲岽。”

“一言为定。”

“老大,老八,陪你去。本族壮丁,他俩功夫最好。”

“多谢!俺败,您老莫管;俺胜,九妹嫁给俺,另立门户。”

“可。江东乌桕树边那块沙滩地,直到山脚,算是嫁妆。”

千三郎回客铺早早歇息。半夜醒来,他听到室外沙沙的脚步声,他似乎瞥见九妹月色朦胧的身影。

次日,老大、老八引领千三郎上山。笠嫲岽上,山贼云集。千三郎单挑大拉虎,刀法枪法,不分伯仲。箭法,千三郎大胜。彼时,千三郎拉开九石铁胎弓,以二枝铲形箭镞射断了山寨吊桥绳索。

千三郎为弓箭世家嫡传后裔。拉虎,即老虎土音也。笠嫲,即斗笠;笠嫲岽者,形似斗笠的山峰之巅。

大拉虎当即折箭为誓,笠嫲岽弟兄,永世不扰蓝家渡。


 360截图20241122142220827.jpg


枫林湾

 

念二郎和千三郎分手后,刚翻过一座大山,远处就传来了隐隐的雷声。

念二郎迟疑片刻,紧了紧包袱,坚定地朝前走去。

“九月响雷公,十个豆荚九个空。”民谚是一种预言,充满了农耕生活的智慧。

一场大雨看来是难以避免的了,豆荚为什么会不结果呢?这显然与空气湿度与寒风侵袭有关。

走着走着,对面山岗就泛起了一片茫茫“白雾”。那是汀江边常见的竹篙雨,粗大、稀疏、急促,可以在干燥的黄土路上砸出一颗颗小圆坑。

片刻,竹篙雨迎面劈来。念二郎蹲在路边,阵雨敲打竹笠,啪啪作响。

“雷公先唱歌,有雨无几多。”

“秋雨隔重墙,夏雨隔条冈。”

片刻,骤雨停歇。老古句果然灵验,不服不行。那么,还有一句呢,“一重秋雨一重凉。”俺这单薄潮湿的铺盖,如何抵挡入骨的寒凉呢?

汀江古渡口边,有一间八角凉亭。借着黄昏的余光,念二郎看到一副楹联,曰:“亭中悠然观碧水;人前无意逐虚名。”款落“莲城罗风子”。字乃好字,笔意在二王鲁公之间;文意似有追逐功名不遂的无奈。

秋夜,月色皎洁。江上,有数点渔火。

江风袭来,念二郎打了个寒战,想生火取暖。心念甫动,就瞧见凉亭一角堆积细柴,数块河石摆放成火炉形状。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想来,早有前辈在此过夜歇息,好心惠及后人。那么,他们会是谁呢?念二郎想起了千三郎和远方的亲人,不觉热泪盈眶。

点燃木柴,烤干衣物,烧水吃饼……折腾一番之后,念二郎裹薄被蜷缩墙角,呼呼入睡。

晨光熹微。

“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得也哥哥……”

空旷、凄清、惆怅。这是鹧鸪的叫声,多在晨昏。

念二郎游目四顾,但见一江蜿蜒,两岸群山,枫叶鲜艳,芦苇起伏摇荡。

好风景。

念二郎记起了客家名著《梁野散记》,书中有此情此景的生动描述,恍若梦境。


360截图20241122141125867.jpg

“呜,呜呜呜……”

念二郎听到若隐若现的哭泣之声,自江岸边的一条竹篷船上传来。

念二郎走近。

竹篷船上,有妙龄村姑,伏在一位老人身边哭泣。左右两个汉子,泪流满面。

“敢问姑娘,缘何伤心痛哭?”

“俺爹叫不醒啦……”

左边壮汉跳起,大吼:“滚开!”

念二郎说:“小生略知岐黄……”

壮汉抢步,插掌推来。

念二郎滑步躲开。

壮汉发怒,挥拳直击。

“咝!”

“咝!”

两道微光闪过。

壮汉登时动弹不得。

右边汉子,模样斯文,问道:“先生,可是杏林中人?”

念二郎拱手:“不敢。略知一二。”

斯文汉子侧身让位:“先生,请。”

念二郎俯身察看病人,见其年逾花甲,嘴角肿胀,口角流涎。静听,其气息缓慢,细若游丝;伸指搭脉,感觉脉象杂乱,浮沉迟数虚实不定。

念二郎思忖片刻,问:“昨哺,老伯食哩嘛介?”

斯文汉子道:“米饭,雪里蕻,萝卜干炒蛋,炖竹鸡汤。”

“可是一同用餐?”

“竹鸡美味难觅,单孝敬家父。”

“哦。炖竹鸡汤,可曾放了生姜?”

“生姜?”

“生姜。”

“无有。竹鸡炖汤,纯则鲜美。”

“速寻生姜大把,洗净,捣烂,取汁灌服。”

斯文汉子与村姑遵嘱行事。

念二郎走向壮汉,啪啪两掌,拍击其左右肩膀,拔出两枚银针。

“事出突然。大兄弟,您多多担待。”

壮汉叫道:“先生,你是人是妖?”

“不才行走江湖,勉强学了些笨功夫。见笑,见笑。”

“先生,你莫走,你可得教教俺。”

“大哥,看缘分了。”

“打了俺,就是缘分。”

念二郎哭笑不得。

生姜蔬菜,船上现成就有。说话间,兄妹俩手忙脚乱,备好了满瓷碗生姜汁。

念二郎从村姑手上接过瓷碗,两人配合,竹筷撬开老人口腔,将生姜汁慢慢灌了下去。

半盏茶工夫,老人苏醒了,叫道:“哎呦呦,俺摸黑走山路,大拉虎跳出来,叼走俺。半路,杀出一个秀才,胡子拉杂的,打跑拉虎,后背一拍,噗通,俺又回来了。”

众人笑了。

斯文汉子道:“先生,在下有一事不明。”

念二郎说:“直言无妨。”

“何以生姜汁救得家父?”

“令尊误食竹鸡。竹鸡喜食半夏,半夏之毒,生姜汁可解。古医案有之。”

此时,岸边传来声声鸡啼。

村姑说:“天早就透亮啦,俺那贼公鸡,咋才打鸣呢?”

念二郎却是呆了,心想,就在这里了。

老人坐起,手指念二郎:“咦,这不就是秀才吗?”

念二郎说:“小生是建州人,流浪至此。”

“还流浪嘛介?俺是寨主,莫走了,留下。”

“多谢。”

“枫林寨多有荒山野地,随便挑。”

“小生就住在江边吧。”

“好,十全十美,就给你江边十亩地。”

“多谢寨主恩典。”

壮汉抱着念二郎,大笑:“俺的大先生呀,缘分哪,缘分。阿妹,你说是不是呢?”

 

 360截图20241122141042452.jpg

赘言

 

念二郎、千三郎的名字,客家谱牒多有记载。以念十百千万排字辈,是一种家族符号。客家族群的迁徙故事,演绎出种种传奇。列位看官若有兴趣,待笔者慢慢道来。

  

作者简介:

练建安,闽西客家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副会长,《台港文学选刊》(福建省一级期刊)主编,出版有《千里汀江》《鸿雁客栈》《鄞江谣》等作品集,曾获中国新闻奖副刊编辑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编辑奖、福建省最佳影视剧本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