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康巴什区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1分)
1.古诗文可状物写景,也可抒怀蕴理。下面是小语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10分)
内容 诗句及作者出处
山水 皆景 范仲淹带你放眼洞庭湖的如金似玉的夜景“①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欧阳修带你领略琅琊山朝朝暮暮的美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②__________。”(《醉翁亭记》)。
景随 情迁 李白《行路难》中语带双关,将前行之路和人生之路融为一体,抒发了仕途艰难的感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兄弟异乡,对月而问,说出了多少不能相聚的遗憾:“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中 寓理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寄寓新旧交替的哲思;“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暗示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会有某种征兆:“⑥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班级开展“品文悟理· 乐在其中”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选文并完成第2-4题。
【丙】 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①,耳听《九韶》《六莹》②,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鹴③之谓乐乎 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故子夏心战而臞④,得道而肥。圣人不以身役⑤物,不以欲滑⑥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⑦,其为悲不惙惙⑧。 (节选自《淮南子·原道训》) [注]:①京台、章华:楚国的两个大台。云梦:楚地的云梦泽。沙丘:苑名,为商纣王所造。②《九韶》《六莹》:乐曲名。③鹔鹴(sùshuāng):水鸟名,其形似雁。④臞(qú):瘦。⑤役:役使,驱使。⑥滑(gǔ):乱,扰乱。⑦忻忻(xīn xīn)欣喜得意貌。⑧惙惙(chuò chuò)忧郁貌。
2.【释字】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____________
(2)主人日再食 食:___________
3.【明意】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4.【悟理】
①丙文中“是故其为欢不忻忻,其为悲不惙惙。”意思是说,高兴时不会得意欣喜,悲伤时不会愁容满面。对比《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谁更契合呢?请阐述理由。(3分)
②志存高远,乐亦无穷。丙文中说:“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甲、乙两文作者都有关于“乐”的特殊感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作者之“乐”产生的缘由及蕴含的精神。(4分)
二、文学之约(23分)
(一)
学校举办“科技兴国·巨星灼灼”主题宣传活动 。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第5-7题。
【甲】 2024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不得不提到一位闪耀世界的科学巨星--赵忠尧。在海外,他率先观测到反物质现象,所获成果震撼世界。(1)归国途中,他( )历经艰难险阻,( )信念如磐。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亲授核物理课程,培育了众多核物理英才。他构建了核物理学科体系,统chóu策划相关工作,在原子弹研发时勇克难关。如杨振宁所赞:“赵忠尧的研究工作,为新中国的核事业奠定了基础。”其功绩与爱国情怀,彪炳史册,光照后人。
【乙】 (2)2024年( )是中国航天的关键之年,( )是探月立项的第20个周年。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的欧阳自远被誉为“嫦娥之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的开创者,他曾用35年的时间逐渐培养起一支外空探测科研队伍。如今,年迈的他致力于科普工作,将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他的讲解让很多年轻人对专业知识顿开茅塞。欧阳自远希望可以通过科益,让大家热爱科学,让更多青年人投身于科学,gēng续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5.①请根据拼音写汉字,并为材料中加点字注音。(4分)
统chóu_____ gēng续_____ 信念如磐_______ 顿开茅塞______
6.请为材料中两个画横线的复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
A.既……,也… /虽然……,但是 …
B.虽然……,但是 … /既……,也…
C.既……,也 … / 因为……,所以 …
D.因为……,所以 … / …既……,也…
7.两位科学家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大家都留下了自己的点赞和评论 。请参考下面示例,为欧阳自远院士写一则评论 。(2分)
示例:赵忠尧在外取得丰厚成果后毅然归国,投身核物理事业,育桃李、破难关 。其卓越贡献彪炳史册,爱国情怀光照后人,感召吾辈勇担使命,追光奋进!
(二)
班级开展“阅读经典文章·品味书香人生”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第8题。
8.下面是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艾青诗选》:艾青的诗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整齐划一,用饱含深情的诗句书写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对光明不懈的追求,尽显诗歌魅力。
B.《水浒传》:一部讲述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个好汉先于梁山起义,后接受朝廷招安并四处征战的英雄传奇故事书,读来引人入胜。
C.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新时代弘大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宝贵财富。这句话没有语病。
D.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中,鲁迅用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批判了反动当局丑恶的嘴脸,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
9.小说的人物是解读文章的重要因素,根据对话,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一个人物来分析你感受到的悲剧。(3分)
小语:本学期小说阅读中我还感受到了一种“悲剧”的力量,悲剧的价值崇高而恒久。
小文:小说人物的悲剧,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林冲,“悲”在社会的黑暗,高俅当权,林冲被陷害有冤无处伸,还有其他人助纣为虐。“悲”在委屈求全的懦弱和隐忍。妻子被调戏,一忍再忍;朋友(陆谦)再三算计,一再宽容。林冲的悲剧,有社会根源,也要他自身的原因。
A.于勒(《我的叔叔于勒》) B.杨二嫂(《故乡》) C.范进(《范进中举》)
(三)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9-10题。
青山径 练建安
圆月高挂夜空,连绵群山在月色下如起伏的波浪。
石副政委站立山头,身边是两位警戒战士。他手持望远镜,对焦山下看似宁静的村落,神情略显忧虑。
1934 年10 月,主力红军往湘西方向战略转移。福建地方红军坚持斗争,奉命牵制强敌 。至次年5月,分水坳、梅子坝、鸡冠峰数战,福建地方红军主力损失惨重。其间,留在武北的红10团余部,被敌军围困在青山径一带。
刚才清点人数,共计183人,且粮弹稀缺。石副政委判断,一俟天明,敌人集结的重兵必将发起多次猛烈进攻。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我们要和敌人血战到底,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山外不远处的李家村,石副政委非常熟悉。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当时还是营长的他大腿负伤,组织上安排他在李家村荣发大伯家疗养。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很快康复。临别,树生跟随他参加了红军。荣发大伯是苏区老模范,树生是他最小的儿子,他的长子、二子、三子、四子都是红九军团的战士。石副政委知道,树生的四个哥哥在半年前的松毛岭战役中全部壮烈牺牲。警卫排长说,后来的黑夜里,树生多次在睡梦中呼唤着哥哥们的名字。
“树生。”
“到。”
警戒战士之一,就是树生。
“今后的战斗,我们的很多人都会牺牲。”
“首长,我不怕。”“为什么?”
“我们打仗,就是要誓死保卫苏维埃,誓死保卫天下老百姓的好日子。”“很好。小同志觉悟很高嘛,值得表扬。”
树生笑了。如果不是乌云遮月,石副政委应该可以看到他羞红的脸。“树生,山脚东南方向一铺半路,就是李家村吧?”
“是的,首长。”
“你多长时间没有回家啦?”“报告首长,三年半。”
石副政委从挎包中翻出一根铜嘴烟杆。月色下,有微光游动。“熟悉吗?荣发大伯借给我的,早该归还啦。”
“首长,俺爹双手送给您的。村口,大家都瞧见了。
“你们都看错了,听错了。是借,不是送。”“首长,您…… ”
“李树生同志,三大纪律第一条是什么?回答。”“一切行动听指挥。”
“八项注意第三条是什么?”“借东西要还。”
“归还借物。明日天黑后归队。”“天黑后?”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
“你复述一遍命令。”
“归还借物。明日天黑后归队。”
树生接过铜嘴烟杆,敬礼,转身消失在月色朦胧的山林间。接连潜绕过几道关卡,树生悄悄穿越丛林,三更时分,回到了村子里。泥墙屋外,树生敲开了家门。月映西窗,屋内有光影。老爹左腿用夹板固定,卧伤在床。
“爹,您咋啦?”
“砍柴滑了一跤。没啥事啦。”树生想哭,却哭不出来。
看到树生回来,白发苍苍的老娘喜极而泣,颤巍巍地端来一海碗番薯粥。树生实在是太饿了,呼呼喝光了美食,就从怀里取出铜嘴烟杆,递给老爹。
“树生,石营长牺牲了?”
“首长说,向您借的。部队有纪律,借东西要还。”“实打实送给他的呀,他给俺留了一把铁电筒。”“还在吗?”
“上交给赤卫队①了。”“哦,懂啦。”
树生突然翻身跪在地上,重重地给双亲磕了三个响头,哽咽道:“爹,娘,儿子不孝,儿子要走了,要赶回部队。”
鸡叫头遍,树生背起半布袋番薯干,辞别家人,毅然走向陷入重围的青山径。这一去,
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①赤卫队:中央苏区不脱离生产的群众革命武装组织,是地方红军和主力红军的预备军。最先创建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缩写这篇小说,不要出现对话描写,150字左右。(3分)
11.树生听完父亲的解释后,说“哦,懂啦”,请你说说树生懂了什么。(3分)
12.结合文章内容,围绕“青山蕴深情,赤子怀忠义”这一主题,从人物角度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4分)
三、现实之思(16分)
(一)
班级开展“勇担重任·筑梦前行”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第13、14 题。
知重负重,勇毅前行
①人民的史诗中始终书写着一个不变的主题——知重负重,勇毅前行。知重负重, 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明白这副担子有多重,并将其勇敢地挑起,才是真正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
②_______________。即使在物质充盈的时代,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需要有人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在艰苦奉献中成就自我。物有甘苦,尝之者识。“燃灯校长”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深山,面对病痛折磨依然咬牙坚持,帮助一批又一批山区女孩改变了命运。她吃下的苦,最终都结出了果实。
③要敢于担难。疾风识劲草,难时见担当。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更需要知难行难,让更多担当者、挑战者接连涌现。“最美村官”黄文秀,将青春最美的年华投入乡村建设,却不幸在工作中被山洪夺去了生命。在她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乡村振兴一线。直到今天,村民们依然怀念着文秀书记:“生活越好,我们越想她。”
④_______________。面对日益激烈的未来竞争,只有在重点领域不断实现重大突破,掌握更多国之重器,才能持续加码行稳致远的“压舱石”,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在实验室中夜以继日地开展科研工作,才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她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句“祖国需要我,我义无反顾”,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为国负重的担当。
⑤“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习近平总书记话语谆谆。这是属于担当者的时代。当全社会都能为担当者担当,让担当者有为,定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推动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来源:京报网。有删改)
13.议论文的思路梳理特别关键,请你通读全文,完整下列思维导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正确的答案。(②③的分论点要求五个字)(4分)
14.小文搜集了下面一则材料,想要放入文中,请你帮他判断放入哪一段合适,并说明理由。(3分)
链接材料:“时代楷模”黄大发,坚守草王坝三十六载。面对缺水、险峻等重重困境,他带领群众凿“生命渠”,以“水过不去,拿命来铺”之决心,知难勇进。经多年苦战,终引清泉,让村寨“重生”。其担当如星耀空,激励来者,于艰难中砥砺前行,续写担当华章。
1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谈到了“舍生而取义者也”,你认为文中的三个事例是否符合孟子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二)
【材料一】
学完《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认识了《红楼梦》这部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名著。它似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学科,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它是跨学科的典范。据统计,《红楼梦》全书共有186道美食,原料综合起来有200余种。这些食物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大观园是江南园林和帝王宫苑的绝佳组合,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世外桃源。园里有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有小桥流水、抱厦院落。所谓“开门见山”,所谓“曲径通幽”,所谓“峰回路转”,都在此园曲直虚实的巧妙布局中。《红楼梦》全书大约有81首诗、18首词、18首曲。另外还有歌谣、谚语、灯谜、诗谜、酒令、对联等等,总计有200多篇。《红楼梦》里的管理学、茶道学、中医学、建筑学、服饰学、戏剧学、丧葬学、美容学等,不胜枚举,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令人叹为观止。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禁晓阴阴。”(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
【材料三】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②“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③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
④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⑤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⑥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⑦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一)
图一 图二
16.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及图一图二,完成师生关于语文学习跨学科学习重要性的对话。(6分)
老师: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材料一中主要运用了①_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的说明了文学和烹饪学、园林学等的密切关系,很有说服力。
小语:语文确实博大精深,学习古诗词还可以了解好多的气象学知识呢!根据材料二中物候的解释,“二月朔风”“黄莺飞林”“花须柳眼”“宦臣羁思”“东风日暖”都是物候现象。
小文:我觉得你说的物候现象中,有一个不算,因为②____________。
小语:你说得对!这些诗歌告诉我们的物候知识太丰富了,材料三的诗句中也有“草长莺飞”和“杨柳春烟”的物候知识,而且还写到“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呢。
老师:是呀,此时正值新春伊始,最适合放风筝了。“青少年风筝大赛”马上要开始,你们结合图二分析一下,长治、西安、成都、柳州四个城市中,咱们应该最先去哪个地方参赛呢?
小文:我知道,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③__________,还知道最后举行比赛的是哪个城市呢!
小语:我认为是④______,当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赛后,我们还可以相约到沈阳看花。
老师:但是你们知道影响风筝高飞的气象原因有哪些呢?
小语:材料三写到四个因素:风力较大、⑤__________、气温湿度适宜、⑥____________。
老师:看来,地理学、物理学也和语文密不可分呀。孔子说得好:“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早在2500年之前就认识到《诗经》的跨学科功能了。其实,我们都知道,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呀。
四、心灵之旅(40分)
17.小说《青山径》中,树生背起半布袋番薯干,辞别家人,毅然走向陷入重围的青山径是一种选择;议论文《知重负重,勇毅前行》中,张桂梅、黄文秀、屠呦呦勇于担责,不惧艰险是一种选择;书本中鲁迅弃医从文、杜小康孤独之旅、孟子舍生取义也是一种选择……
人生之路,常逢抉择。轻松易走的捷径,诱人却短暂;艰难且正确的道路,虽布满荆棘,却是成长与升华的通途。选择后者,便意味着在困境中坚守,于挫折里奋进。踏上此途,无畏风雨,每一次攻坚克难,都是自我的重塑;每一步执着向前,都在绽放梦想的光芒。
请你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提示:
①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康巴什区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古典之美(21分)
1.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溪云初起日沉阁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0分。凡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不得分;如书写潦草,无法 辨认,不得分;如内容与位置不对应或多写,也不得分。
2.(1)探求 (2)供养,给……吃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2分。
3. 不会把奢侈当作快乐,也不会把生活俭朴当作悲伤。(或者不会因奢侈而快乐,也不会因生活俭朴而悲伤。)
【评分标准】“以……为”,译作“把……当作”,奢:奢侈,廉:简朴、廉洁。共2分。
4.①和古仁人更契合。《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晴天则心情愉快,阴天则心情悲凉,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还没有跳出个人的得失荣辱。而《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丙文的心态是一样。
【评分标准】表明给1分,联系迁客骚人,得1分,联系古仁人,给1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②示例:范仲淹的“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以天下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其快乐是建立在国泰民安的基础上,(1分)体现了范仲淹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1分)
宋濂的“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虽然吃穿用度远不如同舍生,但他一心向学,内心充实,他的快乐来自对知识的热爱和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满足感,(1分)体现了宋濂勤奋好学、安贫乐道的精神。(1分)
【评分标准】分别答出两文作者“乐”产生的缘由及蕴含的精神各2分,共4分。
5.统筹、赓续 信念如磐pán 顿开茅塞sè
【评分标准】每字1分,共4分。
6. B
7.示例:欧阳自远率先开启探月征程,35年育科研英才,暮年仍致力于科普工作,其勇于探索的精神、乐于奉献的品质,引领吾辈投身科学事业,逐梦星辰大海!
【评分标准】概括人物事迹与精神各1分,共2分。
8.B
A.艾青诗歌形式上不受束缚,不过于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整齐划一
C.“宏大民族精神”动宾搭配不当,应该为“弘扬民族精神”
D.“热烈欢腾的乐章”带给人的是喜悦与欣赏,而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富有战斗性的,用激越昂扬的乐章更合适。
9. 杨二嫂的悲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悲”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经济全面衰败,小市民阶层生活艰难。“悲”在自己不争气,不再自食其力,而以自私贪婪获取蝇头小利。杨二嫂的悲剧,既是社会的的原因,也是自己的不争气的结果。
【评分标准】社会因素1分,个人因素1分,总分段式1分。共3分。
10. 石副政委率领的红10团余部,被敌军围困在青山径一带,他知道敌人集结的重兵必将发起多次猛烈进攻。石副政委从挎包中翻出一根铜嘴烟杆,让树生归还借物,实则是想让他陪在父母身边,因为树生的四个哥哥在半年前的松毛岭战役中全部壮烈牺牲。树生回家看望了受伤的老父亲,吃了母亲亲手熬的一海碗番薯粥,明白回到部队才是军人的归宿,毅然决然的告别了父母,回到了被围困的青山径,再也没有回来。
【评分标准】第三人称,交代清楚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关系说清楚,共3分。
11.示例:树生懂了石副政委坚持称烟杆是“借”的,要他归还,表面上是为了遵守红军严守纪律的原则,实际上是因为接下来有一场激烈战斗,考虑到树生的四个哥哥全部壮烈牺牲,所以想找个借口让他回家探望父母,希望他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树生也由此明晰了自身责任,身为红军战士,应当归队作战,为保卫苏维埃、保卫老百姓的好日子而战斗。
【评分标准】理解石副政委的用意1分,明确树生自身担当1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12.示例一:青山蕴深情,赤子怀忠义。青山是历史的见证者,目睹着红军战士的豪情壮志。石副政委身处困境却坚持让树生归家还物,是对模范家庭的深情厚谊;树生别亲赴战,是忠诚与大义的彰显;荣发大伯一家的奉献,体现军民鱼水情。在艰难的革命时期,青山之下众人皆将私情融于大义,怀赤诚忠心,为革命事业无畏付出。其伟大的革命情怀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传承着不朽的精神力量。
示例二:青山蕴深情,赤子怀忠义。石副政委深陷敌围,借归还烟杆为由,让树生回家尽孝,凸显红军心系群众的高尚风范;树生久别双亲,面对受伤父亲与思儿母亲,受令后仍舍家归队,“誓死保卫苏维埃”的誓言彰显忠诚;荣发大伯赠烟杆且上交铁电筒,尽显百姓对革命的支持……他们在动荡岁月中,以各自的行动诠释对革命的深情厚 谊,似星辰般闪耀于历史长河。红军与百姓在艰难时势下,坚守信念、心怀大义的伟大情怀,令人由衷敬仰。
【评分标准】围绕给定的句子1分,结合文章内容深入赏析三个人物3分,共4分。
三、现实之思(16分)
13. ①知重负重,勇毅前行 ②要敢于担苦 ③要敢于担重
④“最美村官”黄文秀将青春最美的年华投入乡村建设,被山洪夺去了生命。
14.放在第③段合适。第③段围绕“要敢于担难”这一论点进行论述,而链接材料讲的就是黄大发带领群众知难勇进,开凿“生命渠”让村寨“重生”的事例,符合第③段论点。
【评分标准】段落选择正确1分,理由阐述合理2分,共3分。
15.符合。张桂梅、屠呦呦、黄文秀为了更多的人生活更好,为了民族更强大,他们舍弃了个人利益甚至生死安危,当然可以称得上“舍生取义”。
【评分标准】表态1分,理由2分,(明确舍弃什么1分,选取什么1分)。共3分。只有表态不给分。
16.①举例子和列数字 ②物候指的是自然现象,而“宦臣羁思”是人的行为活动
③柳州市在四个城市中维度最低,所以春来最早。 ④长治 ⑤风向稳定⑥气压适宜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分3分)
16.【审题指导】话题作文。“选择”不仅仅是具体的行动,更是一种内心的判断和取舍。选择可以是大到人生方向的抉择(如职业、生活方式等),也可以是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决定(如是否坚持锻炼、是否参加某个活动等)。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进而影响我们的成长路径。
【评分标准】
分值 内容 结构 语言 立意
33—37分 内容新颖典型,有真情实感, 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而独特的感悟。叙 事生动具体;描写富有表现力;说明清楚明白;议论观点 鲜明,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结构有创意,完 整统一,过渡自 然,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线索分明。 能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善用修辞,词汇丰富, 用词贴切,句式 多样,语言流畅, 有文采。 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能挖掘题目的 内涵,立意有深度,有新意,感情 充沛,能引起读者 的情感共鸣。
29—32分 内容典型,有真情实感,能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叙事较生动;说明清楚;议论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 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能合理运用不同 的表达方式,词汇较丰富,语言流畅,表意清楚。 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心思想突出。
25—28分 审题较准确,内容较真实,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较清楚;议论观点较明确,理由较充分。 结构较完整,条 理较清楚,详略较得当。 能较为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语通畅,表意清楚。 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心思想较突出。
21—24分 内容符合题目,但理解肤浅, 内容陈旧、不具体,情感不够真实。说明不清楚;议论观 点不明确,论述没有针对性。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得当。 语言平淡,表达方式单一,词汇较贫乏,表意含糊。 有中心思想,且立意正确。
20分及以下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虚 假,表达混乱。 结构不完整,没有条理,详略失当。 语言乏味,表意不清。 中心思想不明确或立意不正确。
注:①不写题目减2分;②要拉开评分差距,对于优秀作文,要敢于打高分。
③套作酌情扣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