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廬先生墓誌銘 包樹棠 风吹过汀江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042次点击|11次点赞

赞一下

念廬先生墓誌銘[1] 包樹棠

念廬先生之沒,其孤子煇奎書來乞銘,樹棠適在會城,卒卒未有以報也。越二年乃得最平生行能而敘之,曰:

先生姓丘氏,諱馥,字果園,以荷花生日生,别署荷生,人呼為荷公尤著云。光復後更名復。中歲築念廬以居,學者又偁念廬先生。福建上杭縣人。曾祖諱治,祖諱鎮銘。考諱寶融,縣學生,有《贊育草堂遺稿》,以建安平文館觸鄉鄰忌,與季祖幡然翁繋省獄;值甲申法軍竄擾閩疆,曾同上書,有“下下人獻上上策”之語。時帥歎賞,卒釋之。世仍潛德。先生穎達聚學,吐屬清健。年十九列郡庠,二十有四領鄉薦。嗣獲交丘倉海工部逢甲,言論最契,别後仍以詩倡和。時寔戊戌政變之歲也。倉海任兩廣方言學堂監督,聘先生為教習。辛亥舉義,天下雲從,開會議於南京,選舉臨時總統。倉海為粵代表,邀先生與俱資商榷。是時閩中亦告獨立,邑少年爭回應,入城遭焚殺,丘師柳等死之。先生電省昭雪,建烈士祠於城東。未幾,選為省議會議員,有議增益旅費者,先生力言議會當先為民興利除弊,若齗齗己私,恐失人望,主張普及教育,淘汰敗窳,補助各縣中學。一補為參議院議員,軍閥內訌不已,未赴也。嘗以論事易,任事難,成事尤難。對議會提案多力不從心者,深引為憾焉。汀屬出產紙木為盛,經汀江下游之韓江輸出,旅潮商人苦捐稅苛雜,先生陳諸當道,收回商辦。當方聲濤部在汕頭設局籌饟,有私至潮勒索紙商鉅款者,先生以書投之,得令撤廢。粵軍之援閩也,陳炯明駐漳州,聘先生不就。第告以地方興革事宜,南北雲攘,煙賭禁馳,更有所謂花捐者,製為新樂府以諷,且電力爭,幾陷不測。會軍有知先生者,陰解寢其事。桂林詠霓菊部至粵東,極聲色之娛。先生賦詩寄慨,和者迭起不休。人或比之廣武之爭,其憂時感事如《捉船》、《捉夫》諸什,集中不一而足焉。清季制舉罷,先生雅意興學,初籌設師範傳習所於邑城,繼辦東溪丘氏立本兩等小學堂。暮年辦明強初級中學於藍溪上,募集田穀,構築橫舍,志不為餒。尤留心鄉邦獻徵,校刻先正遺書,有劉遺民鼇石坊《天潮閣集》,李職方弘庵魯《燼餘集》,表章氣節,懷識閎遠。纂修上杭、長汀、武平諸縣志。其學浸淫經史諸子,老不自休。又嘗出遊大江河南北,得山水之助,故所為詩文渟淵鎮嶽。教授梅縣嘉應大學,樹棠侍焉,為諸生講義,其言粹然歸於醕正。予外姪曾演復耆吟詠,走謁柳亞子棄疾於吳江之梨里,亞子告以“丘某君鄉里鄭康成也,子以為東家丘乎?”蓋先生蚤歲為亞子南社友,其為所推重若此。昔藍鹿洲鼎元謂汀州數百年人物,惟李徴君元仲最奇。吾亦謂先生之道德文章庶幾徴君之流匹與。世有知者,其不以斯言為阿所好乎?先生沒以西元一千九百五十年,歲次庚寅夏正九月二十八日,年七十有七。某月某日葬麥坪之原,遠近來會者六七百人。配李氏,子男三:長煇奎,名師軾,字伯剛;次煇信、煇謙。信、謙早先生卒。子女二,適陳、適范。孫男四:其愷、其恬、其志、其憲。曾孫男一:允經。所著有:《後漢書注校補》、《念廬詩文集》、《願豐廔雜記》、《詩話》、《劉鼇石年譜》、《南武贅譚》、《藍溪故實》、《南明汀州史料》、《杭川别乘》、《讀孟摘記》各若干卷。先是辛壬之間,先生亦昌言革命,蓋屬於舊民主主義範疇者也。不具論,獨論其學術行誼之見於一鄉一國者而繋之以銘。銘曰:

東溪東來一草堂,水則淥兮山則蒼,儔歟比諸通德鄉。惟是君子之幽宮兮,宜其過者竦式於無窮。

[校註]

[1] 本文原附於《念廬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