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解读练建安《青山径》中的伏笔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0次点击|11次点赞

赞一下

“百度文库”解读练建安《青山径》中的伏笔


360截图20250808184203502.jpg


360截图20250808185510596.jpg

圆月高挂夜空,连绵群山在月色下如起伏的波浪。 石副政委站立山头,身边是两位警戒战士。他手持望远镜,对焦山下看似宁静的村落,神情略显忧虑。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往湘西方向战略转移。福建地方红军坚持斗争,奉命牵制强敌。至次年5月,分水坳、梅子坝、鸡冠峰数战,福建地方红军主力损失惨重。其间,留在武北的红10团余部,被敌军围困在青山径一带。 刚才清点人数,共计183人,且粮弹稀缺。石副政委判断,一俟天明,敌集结的重兵,必将发起多波次的猛烈进攻。这是力量悬殊的战斗,我们要和敌人血战到底,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山外不远处的李家村,石副政委非常熟悉。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石营长大腿负伤,组织上安排他在李家村荣发大伯家疗养。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很快康复。临别,树生跟随他参加了红军。荣发大伯是苏区老模范,树生是他的满子,他的长子、二子、三子、四子都是红九军团的战士。石副政委知道,树生的四个哥哥在半年前的松毛岭战役中全部壮烈牺牲。警卫排长说,后来的黑夜里,树生多次在睡梦中呼唤着哥哥们的名字。 “树生。”“到。” 警戒战士之一,就是树生。 “今后的战斗,我们的很多人都会牺牲。”“首长,我不怕。” “为什么?”“我们打仗,就是要誓死保卫苏维埃,誓死保卫天下老百姓的好日子。” “很好。小同志觉悟很高嘛。值得表扬。” 树生笑了。如果不是乌云遮月,石副政委应该可以看到他羞红的脸。 “树生,山脚东南方向一铺半路,就是李家村吧?”“是的,首长。” “你多长时间没有回家啦?”“报告首长,三年半。” 石副政委从挎包中翻出一根铜嘴烟杆。月色下,有微光游动。 “熟悉吗?荣发大伯借给我的,早该归还啦。”“首长,俺爹双手赠送的。村口,大家都瞧见了。” “你们都看错了,听错了。是借,不是赠送。”“首长,您……” “李树生同志,三大纪律第一条是什么?回答。”“一切行动听指挥。” “八项注意第三条是什么?”“借东西要还。” “归还借物。明日天黑后归队。”“天黑后?”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 “你复述一遍命令。”“归还借物。明日天黑后归队。”  树生接过铜嘴烟杆,敬礼,转身消失在月色朦胧的山林间。 接连潜绕过几道关卡,树生悄悄穿越丛林,三更时分,回到了村子里。泥墙屋外,树生敲开了家门。月映西窗,屋内有光影。老爹左腿夹板绷带,卧伤在床。 “爹,您咋啦?”“砍柴滑了一跤。没啥事啦。” 树生想哭,却哭不出来。 看到满儿回来,白发苍苍的老娘喜极而泣,颤巍巍地端来一海碗番薯粥。树生实在是太饿了,呼呼喝光了美食,就从怀里取出铜嘴烟杆,递给老爹。 “满儿,石营长牺牲了?”“首长说,向您借的。部队有纪律,借东西要还。” “实打实送给他的呀,他给俺留了一把铁电筒。”“还在吗?” “上交给赤卫队了。”“哦,懂啦。” 树生突然翻身趴在地上,重重地给双亲磕了三个响头,哽咽道:“爹,娘,满儿不孝,满儿要走了,要赶回部队。” 鸡叫头遍,树生背起半布袋番薯干,辞别家人,毅然走向陷入重围的青山径。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原载《故事会》校园版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