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筑梦
邱洪荣
在省立医院十六楼的窗畔,卢舜澜静立着,目光穿过透明的玻璃,俯瞰着富州市那如织的车水马龙。夕阳的余晖似一层金色的薄纱,轻柔地披在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建筑之上,为这座繁忙喧嚣的都市勾勒出一抹梦幻而温暖的轮廓。此时正值下班时分,街道上的车辆宛如一条条蜿蜒的长龙,缓缓蠕动,此起彼伏的鸣笛声交织成一曲嘈杂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
“卢医生,还不下班呀?”护士小陈轻轻探进头来,关切地问道。
卢舜澜回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他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道:“马上就走啦,还有点病历得写。”
小陈微笑着走进来,将一个文件夹递到卢舜澜手中:“这是明天您要会诊的病人的检查报告,我先放您这儿了。”
卢舜澜接过文件夹,随手翻开,目光瞬间被“三十岁,肝癌晚期”这几个字紧紧攫住,眉头不禁微微皱起。在肿瘤科工作的这五年里,他几乎每日都要直面生死的残酷考验,然而每次看到年轻病人那冰冷的诊断书时,内心深处仍会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揪心的痛楚。
收拾好物品,卢舜澜走进电梯。镜面电梯墙壁上,映照出一个消瘦却又坚毅的身影——白大褂里是简洁的衬衫和笔挺的西裤,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长期熬夜留下的淡淡黑眼圈。这,就是二十六岁的自己吗?恍惚间,他不由得忆起两年前刚从医科大学毕业时意气风发的自己,那时的自己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这条救死扶伤的征程。
走出医院大门,夏末的热浪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卢舜澜下意识地解开衬衫最上面的扣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似乎要将内心深处的压抑与疲惫一同呼出。每次接到年轻患者的病例,他的心情总会莫名地变得沉重起来,那是一面无情的镜子,映照出另一种可能的自己——一个被病魔无情吞噬的年轻生命。
回到租住的公寓,卢舜澜习惯性地打开电视,让那嘈杂却又略显温暖的声音填满冷清的房间。本地新闻正在播放一条关于青年返乡创业的报道:“紫金县洋湖镇青年胡志强返乡创办百香果种植基地,带动当地二十余户农民增收……”
画面切换至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果园,金黄的百香果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挂满藤架。卢舜澜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那是他的家乡。熟悉的远山轮廓,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记忆深处徐徐展开:记忆中的泥土小路,蜿蜒曲折,正诉说着儿时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一口口宽大的池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的湛蓝与白云的飘逸。
他站起身,缓缓走到书架前,轻轻抽出一本相册。翻到中间一页,是高中毕业那年和父母在自家门前的合影。背景是那片如今在电视上看到的洋湖镇的最高山——寨岭,山下是他家那几亩早已荒废的田地,杂草丛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那一夜,卢舜澜失眠了。窗外的月光斜斜地照进房间,洒在他的脸上,却无法驱散他内心的迷茫与纠结。
接下来的半个月,卢舜澜如同往常一样,上班,下班,写病历,参加会议,生活波澜不惊。然而,在他平静的外表下,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他开始在网上疯狂地查阅百香果种植技术、本地鸡养殖方法,甚至悄悄研究了洋湖蒸鸡的配方和市场情况,仿佛在为一场未知的战斗做着充分的准备。
一天晚上,他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妈,我想回家。”卢舜澜的声音略显紧张。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母亲关切的声音传来:“怎么了?工作不顺心吗?”
“不是,只是……”卢舜澜犹豫了一下,说道,“只是想回家做点别的事情……”
“别的事情?什么别的事情?你可别犯傻!”母亲的声音立刻提高了八度,“你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去,现在是省城大医院的医生,怎么能说回来就回来?”
卢舜澜早有预料,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妈,我不是一时冲动。我想回家种百香果,养本地鸡,还要把咱们洋湖蒸鸡做出名堂来。”
“你疯了吗?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不是让你回来当农民的!”母亲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和失望。
这时,父亲接过了电话:“澜子,你是认真的?”
“爸,我考虑很久了。我们洋湖有那么好的水土,那么有名的蒸鸡,为什么不能做成一番事业呢?”卢舜澜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父亲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知道现在农村还有几个年轻人?都是老弱病残守着几块地。创业不是过家家,失败了怎么办?”
“我还年轻,失败了可以重来。”卢舜澜坚定地回答道,仿佛在向命运宣告自己的决心。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九月的一天,卢舜澜毅然递交了辞呈。科室主任再三挽留,同事们都觉得他疯了,纷纷劝他三思而后行。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内心深处长久以来对土地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所驱使的。
收拾行李时,卢舜澜只带了必要的衣物和书籍。他把白大褂整整齐齐地叠好,轻轻放在空荡荡的抽屉里,仿佛在和过去的自己做一个郑重的告别。然后,他拍了一张公寓最后的照片,这里,曾经装载了他两年的都市生活,有欢笑,有泪水,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
长途客车在高速路上经历了五个多小时,然后在县城又转乘城际公交车二十分钟。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逐渐变成稻田农舍,空气也变得越来越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卢舜澜深吸一口气,似乎能闻到记忆中洋湖特有的那种混合着池塘水、泥土和野花的气味,那是故乡的味道,是心灵的归宿。
“洋湖镇到了。”城际公交车广播的声音响起。
卢舜澜提着行李走下车,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路边的父亲。父亲老了很多,鬓角已经花白,背也有些驼了,只有那双诉说着岁月沧桑和生活艰辛的粗糙大手依然有力。
“回来了就好。”父亲接过他手中的行李箱,简单地说了一句,却饱含着深深的父爱。
母亲站在家门口,眼里含着泪水,嘴角却带着笑:“瘦了,城里吃的不好吧?”
“妈,我很好。”卢舜澜拥抱了母亲,感受到她比以前更加瘦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涩。
家里的陈设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墙壁有些斑驳,家具也更加旧了,这些无不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晚饭是母亲特意做的洋湖蒸鸡,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卢舜澜咬了一口,鲜嫩的鸡肉和特有的草药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那是家乡的味道,是任何城市餐厅都复制不出来的滋味,是心灵的慰藉。
“还是妈妈做的蒸鸡最好吃。”他由衷地赞叹道,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母亲笑了:“那你多吃点,城里吃不到这么正宗的。”
饭后,卢舜澜独自走到湖边乡村的小道上。洋湖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小小的村庄被群山环抱。月光下,池塘水泛起点点金光,在跳跃,在欢呼。
“舜澜?是舜澜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卢舜澜回头,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骑着摩托车停在路边。
“我是德顺啊,小学同学!”青年兴奋地喊道。
卢舜澜这才认出来,上前握住对方的手:“德顺!好久不见!”
德顺憨厚地笑着:“你从城里回来了?住几天呢?”
“不走了,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卢舜澜坚定地说道。
“啊……”德顺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犹豫了一会儿,忽而眼睛一亮,“现在农村就缺你们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
两人坐在村边的石头上聊了起来。德顺现在种着十几亩地,主要是水稻和蔬菜,农闲时去镇上打零工,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充满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
“日子不好过啊,”德顺叹了口气,“种地赚不了几个钱,年轻人都往外跑。我家那弟弟,说什么也不肯留在家里种地。”
“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试试发展些新农业。”卢舜澜说,“你看那边,”他指着村后的一片荒地,“我想把那里租下来种百香果。”
德顺瞪大了眼睛:“百香果?那东西能卖多少钱?”
“不只是卖鲜果,还可以做深加工。而且我还想养本地鸡,把咱们洋湖蒸鸡做成品牌。”卢舜澜的眼中闪烁着梦想的光芒。
德顺半信半疑:“想法是好的,可是……这能成吗?”
卢舜澜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坚定地说:“不试试怎么知道?”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卢舜澜骑着父亲的旧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跑遍了洋湖镇的山山水水。他仔细考察了不同地块的土壤状况,走访了还在坚持养殖本地鸡的农户,还专门去镇上几家做洋湖蒸鸡的餐馆了解了情况。他心里正在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创业蓝图。
一天晚上,卢舜澜把父母叫到一起,郑重地摊开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
“爸,妈,这是我这些天做的调研和计划。我想先租下寨岭山下五十亩荒地,前期投入大概需要二十万。我工作这些年攒了十五万,还差五万。”卢舜澜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母亲一听就急了:“二十万?这么多钱,要是赔了怎么办?”
父亲沉默地看着计划书,许久才开口:“技术方面你有把握吗?”
“我查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大学的农学教授。我们洋湖的气候土壤很适合百香果生长。而且我打算采用生态种植方式,不用农药化肥,这样水果品质更好。”卢舜澜详细地解释道。
“那销售呢?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母亲担忧地问道。
“我考察过了,现在百香果市场需求很大,鲜果不愁销路。等规模上来了,还可以做果脯、果汁。而且,”卢舜澜顿了顿,“我想把百香果和洋湖蒸鸡结合起来,开发新的菜品。”
父亲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接着说。”
“我们洋湖蒸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鸡种是本地鸡,它们吃的是本地的草籽、稻谷,肉质鲜美。如果我们在百香果园里散养鸡群,鸡可以吃果园里的虫子和杂草,鸡粪又能肥地,形成生态循环。这样的鸡做出来的蒸鸡,品质会更好。”卢舜澜兴奋地说道,眼里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成功景象。
空气在此时宁住了……
父亲终于点了点头:“听起来有点道理。那十万块钱,我跟你妈出了。”
“文辉……”母亲急着想阻拦。
“孩子有想法是好事,”父亲摆摆手,“我们不支持谁支持?”
租地的事情比想象中顺利。镇政府听说有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分支持,在租金和政策上都给予了优惠。卢舜澜拿到了寨岭山下五十亩土地的五年使用权,也拿到了开启梦想之门的钥匙。
接下来是开荒。卢舜澜雇了德顺和另外几个村民,用拖拉机清理杂草和灌木。他自己也天天泡在田里,手上磨出了水泡,脸被晒得脱皮,但他却乐在其中。每当他站在土地上,看着一片片荒地变成整齐的田垄,内心就充满成就感。这种感觉,比在医院里治好一个病人更加踏实和真切,自己也瞬间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三个月后,五十亩百香果苗全部栽种完毕。卢舜澜又在果园旁建起了鸡舍,首批引进了一千只本地鸡苗。他在果园周围种上防护林,挖了排水沟,还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作棚——他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农业王国。
德顺成了他的第一个固定员工,负责日常管理。卢舜澜则忙着学习养殖技术,联系销售渠道,还要设计包装,注册品牌……
“舜澜啊,你这鸡长得不错,”德顺有一天高兴地报告,“毛色亮,精神头足。”
卢舜澜检查了鸡群,满意地点点头:“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出栏了。餐馆那边联系得怎么样?”
“镇上的三家餐馆答应试销,但价格压得低。”德顺说道。
“没关系,先把口碑做起来。”卢舜澜淡定地说道,他深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批洋湖蒸鸡上市那天,卢舜澜和父母都紧张地守在电话旁。直至下午时分,三家餐馆的电话才如约而至,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喜讯——顾客们对菜品赞不绝口,纷纷要求继续供货。听到这消息,卢舜澜和家人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松弛,一块巨石终于落地,长舒了一口气。
母亲喜上眉梢,亲自下厨,精心烹制了一桌丰盛佳肴,以示庆祝。父亲更是难得地破了例,小酌了两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就知道,我儿子定能闯出一番名堂!”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好景不长。正当卢舜澜以为一切已步入正轨,稳步前行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却如风暴般席卷了他的养殖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天清晨,德顺神色匆匆地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舜澜,大事不妙!鸡舍里的鸡群状况不佳,许多都显得无精打采,不吃食,还伴有腹泻症状!
卢舜澜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赶往鸡舍。只见不少鸡只蜷缩在角落,羽毛蓬乱不堪,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与萎靡。他当机立断,迅速隔离了病鸡,并紧急请来了镇上的兽医。
“这是新城疫,”兽医经过仔细检查后,确诊道,“必须立即为健康鸡只接种疫苗,同时,病鸡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疫情扩散。”
卢舜澜听后,心中如坠冰窖。首批一千只鸡中,竟有三百多只不幸感染,这意味着他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糟糕的是,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洋湖镇,给本就脆弱的养殖场带来了更大的打击。卢舜澜和德顺不顾风雨,奋力加固鸡舍,排水防洪,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然而,雨停之后,他们却发现百香果苗也出现了根腐病的迹象,情况岌岌可危。
“这可怎么办才好,舜澜?”德顺焦急万分,眼中满是忧虑。
卢舜澜站在泥泞的田埂上,望着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事业遭受如此重创,心中五味杂陈。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如果当初没有放弃医院的工作,此刻的他或许正坐在干净的诊室里,安稳地为病人诊治,而非在这泥泞中挣扎求生。
那天晚上,卢舜澜独自一人坐在鸡舍边,直至月上中天。池塘水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银光,不远处的村镇灯火点点。他回想起医院里那位年轻的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他说的话:“卢医生,我真的很后悔,没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现在一切都太晚了。”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心声——是的,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即便最终失败,他也曾勇敢地尝试过,无悔于自己的青春与梦想。
第二天,卢舜澜重新振作起来,以更加坚定的步伐面对挑战。他请来了市里的农业专家,虚心学习防治果树病害的方法;对鸡舍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优化了通风和消毒系统;还购买了保险,为未来的风险提供了保障。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园和养殖场逐渐恢复了生机,焕发出新的活力。
转机出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卢舜澜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福岩市最大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在网上看到了他的产品信息,表示想来实地考察。
三天后,一辆商务车缓缓停在了养殖场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干练的年轻女子,自我介绍道:“我叫林晓雯,是超市的采购经理。”
卢舜澜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带着她参观了百香果园和养鸡场,详细介绍了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林晓雯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一些专业的问题。
“卢先生,不瞒你说,我考察过很多供应商,但你的理念和产品品质都让我印象深刻。”林晓雯坦诚地说道,“我们超市非常希望能与你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销售你的洋湖蒸鸡,还想推广你的百香果系列产品。”
卢舜澜听后,心中激动不已,但表面上仍保持着镇定:“太好了!我们正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来拓展市场。”
“不过,”林晓雯话锋一转,“你的产量可能还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这个你放心,”卢舜澜信心满满地说道,“我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参与,共同提高产量。”
林晓雯欣赏地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双手粗糙却充满活力的年轻人:“那就这么说定了。下周我会带合同过来,我们正式签约。”
送走林晓雯后,卢舜澜兴奋得跳了起来。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和德顺,大家都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太好了!太好了!”德顺激动得语无伦次。
父亲则拍着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我就知道你能行!你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
随着与超市合作的建立,卢舜澜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市场反响热烈。他顺势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周边三十多户农民一起种植百香果和养殖本地鸡,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洋湖蒸鸡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人专程从福岩市开车前来购买,只为一尝这地道的美味。
一年后的春天,卢舜澜的生态农庄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新建了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发了真空包装的洋湖蒸鸡,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百香果除了鲜果销售外,还加工成了果汁、果酱等多种产品,市场反响热烈,供不应求。
一天,卢舜澜正在果园里检查新一批果苗的长势时,德顺突然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道:“舜澜,有客人来了,还是个美女呢!”
卢舜澜疑惑地回到农庄,只见林晓雯正站在展示厅里,仔细地看着墙上的产品介绍。
“林经理?你怎么来了?也没提前打个电话。”卢舜澜惊喜地说道。
林晓雯转过身来,微微一笑:“这次不是公事,是朋友间的拜访。叫我晓雯就好。”
那天,卢舜澜带着林晓雯游览了洋湖的美景,品尝了地道的洋湖蒸鸡。两人聊了很多,从事业理想到生活感悟,发现彼此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和兴趣。
此后,林晓雯经常在周末来访。有时是为了洽谈业务,但更多时候只是作为朋友来放松心情、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卢舜澜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她的到来,每次见到她都会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满足。
半年后的一个黄昏,两人坐在寨岭山头看着远处的群山。夕阳正缓缓下沉,把西天烧成一片壮丽的赤红。继而,远处的山渐渐隐入暮霭,变成深浅不一的青灰。慢慢的,夜从山谷里缓缓升起,群山在渐浓的暮色中显得愈发深沉。整个洋湖便沉浸在一片祥和的静美中。
“知道吗?我第一次来这里考察时,就被你和你的农庄深深吸引了。”林晓雯轻声说道,“你有勇气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归乡土,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这真的很了不起。”
卢舜澜看着她的侧脸,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和支持,我可能坚持不下来。是你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林晓雯转过头来,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是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打动了我和很多人。你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两人的手不知不觉中握在了一起,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两年后,卢舜澜的生态农庄已经成为福岩市的知名企业,带动了洋湖镇及周边两百多户农民增收致富。他开发的洋湖蒸鸡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大关,百香果产品更是畅销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卢舜澜和林晓雯在洋湖畔举行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证婚人是德顺,宾客大多是合作社的农户和镇上的乡亲们。母亲高兴得泪流满面,父亲则一直笑得合不拢嘴,为儿子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婚后的生活甜蜜而充实。晓雯辞去了超市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农庄的管理中。她的商业头脑和卢舜澜的农业技术完美结合,使得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又过了两年,他们迎来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抱着两个健康的婴儿,卢舜澜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份成功的事业和一群支持他的乡亲们。
孩子满月那天,镇政府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福岩市政协委员会委员证书。
“卢舜澜同志,你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提名推荐,市政协常务委员会通过,你已是我市的政协委员了,这是你应得的荣誉。”镇党委书记紧紧握着他的手,满怀敬意地说道。
站在自己一手创建的农庄前,抱着两个可爱的孩子,身边是心爱的妻子和支持他的乡亲们,卢舜澜感慨万千。他回想起五年前那个站在医院窗前迷茫的年轻人,庆幸自己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回归乡土、追逐梦想。
夕阳西下,洋湖的池塘波光粼粼、美不胜收,百香果园里传来鸡群的欢快啼鸣。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如今在他的精心耕耘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看,多美啊。”晓雯靠在他的肩上,轻声说道。
卢舜澜点点头,把孩子搂得更紧了些。是啊,这就是他的家园、他的归宿、他的一切奋斗和梦想所在。在这里,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幸福。